再見,2022
綿延兩年的疫情陰霾,終於在2022年見到了曙光。四月以降各國邊境逐漸解封,機場湧現人潮,機票飛漲,而走在牛車水、魚尾獅、濱海灣,身邊都是操著陌生語言的遊客們。曾經懷念、引頸期盼的那些自由的時光,終於回來了。
從2019年畢業之後,在新加坡工作至今也三年有餘,當年立下的幾個短期目標,都紛紛在今年夏天陸續達成。在疫情期間的兩年期間,似乎也很習慣了在平凡的生活中,為目標而努力著。走過了疫情,達成了目標,生活中的框框突然被移除了,那些曾經被填滿的時光一下子有了很多空白。我就在這樣的徬徨中,度過了2022年的最後一季。所幸拜國境開放所賜,我終於和家人團聚,在台灣的家裡寫下了對這一年的回顧。年關將近,是否也該想想,下一步該怎麼走,該往哪裡去呢?
|一月初一|
跨年夜照往例在新加坡的台灣人好友家度過,看著電視轉播的101跨年煙火,不禁又想家了。由於年底一向是新加坡的雨季,來新四年,通常對新年第一道曙光不抱期待,而2022年的第一天,照耀大地的也只是天邊淡淡的金黃。
微薄的曙光,初醒的島。歡迎來到,2022。
|一月卅一|
牛舞豐收歲,虎嘯錦繡春。
|三月十九|
忙季的時光過得飛快,轉眼間就已三月。這些日子裡除了假日偶爾到聖淘沙寧靜的海灘坐坐,其餘的時間大都在加班以及準備會計師考試的時光中度過,直到三月中,步伐才逐漸慢了下來,總算在週末有了點與自己相處的時間。
在新加坡的這幾年間,早已去遍島上那些色彩奪目的景點,或許是能對這座逐漸熟悉的城市保有一點新鮮感,我總是很喜歡在週末參加徒步導覽,走過不起眼的小巷,跟隨著領隊探索新加坡許多不為人知的角落。這週末參加的徒步導覽由位在甘榜格南(Kampong Glam)的馬來文化中心(Malay Heritge Centre)舉辦,熟悉馬來文化的導遊向大家介紹曾經發生在這個以回教堂為中心的小區的故事。拋下了煩悶的工作,在曾是馬來皇宮的寧靜庭院裡漫步,好喜歡這種時空彷彿也靜止的感覺。
|四月初一|
清晨五點半睜開眼睛,不忍離開被窩,在床上滑手機映入眼簾的第一篇新聞,便是關閉兩年的新馬邊境在午夜重新開放。新聞鏡頭捕捉兀蘭關卡長長的返鄉車陣、不時還傳來機車騎士的歡呼聲,這是多少異鄉遊子衷心期盼的那一刻。
步入四月,今年的忙季也暫時告一段落,開始又有了早起的動力,在天方亮的時辰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時刻。希望很快就可以回家。
|五月十四|
在國境封鎖的期間,23公里是我在兩年裡,離開小紅點最遙遠的距離。這日參加港務局的燈塔參訪,從濱海南碼頭(Marina South Pier)乘著小船,搖搖晃晃了一個半小時,踏上了離新加坡本島23公里、鄰近印尼水域的Pulau Satumu。這座在馬來話中意為「一棵樹」的小島不大,島上矗立著新加坡五座燈塔之一、也是最南邊一座的萊佛士燈塔(Raffles Lighthouse)。登上29公尺高的燈塔,新加坡海峽的水域和航行其中的船隻都盡收眼底,搖曳的椰子樹以及清澈見底的海水,熱帶風情滿點。
|五月廿七|
由原本的Golden Shoe Carpark改建成的摩天大樓Capitaspring,在2021年底終於完工。樓高280公尺的Capitaspring,和一旁相同高度的萊佛士坊一號(One Raffles Place)、共和大廈(Republic Plaza)和大華銀行大廈(UOB Plaza),共同組成萊佛士坊的新天際線。登上頂樓的天際花園,夕陽下的新加坡幾乎盡收眼底。登上了城市之巔,才發現原來巨大的城市機器是如此運作,你我都是無數的齒輪之一,渺小的按照劇本前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在赤道上的小紅點,日落大多數的時候依舊不息。惹人厭的過客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痕跡,我卻巴不得那些臉孔可以徹底消失,讓世界回歸常理。在這座城市生活進入第五年,忙碌的時候回神過來,總是不斷告訴自己不要忘記初衷。希望接下來的一切,都順利。
|五月卅十|
六月初、最後一科會計師考試的前夕,照例選了個夜晚,一個人來到濱海灣看夜景。謝謝這幾年來陪伴我一路成長的璀璨夜色,彷彿就像一盞明燈,在疫情的年代裡為我指引方向、點暖了我時而迷失的心。
|六月十一|
新加坡的疫情控制得宜,在四月之後本地各項限制就逐漸解封,國境也終於解除管控。會計師考試後,為自己安排了疫情後的第一趟旅行,前往婆羅洲的古晉。作為東馬第一大城,古晉給人的印象是和諧的。計程車司機說,在古晉,你不會聽到喇叭聲,果真在古晉三天,街頭儘管車水馬龍,卻是緩慢而不帶急躁的節奏。河畔旁的亞答街是古老的巴剎,在廟埕前人們吃著哥羅麵,以及砂拉越叻沙,喝著獨特的三色奶茶,老人家在騎樓翻閱報紙閒話家常,過去兩年混亂的生活都似乎在這條街道上隨著時光沈澱。
古晉的風貌也是綺麗的。前往市郊的峇哥國家公園,必須搭乘沒有站牌的公車,在紅樹林間的漁村轉乘電動船,乘風破浪,在空無一人的海灘前涉水下船,才能進入原始的森林。海灘的對面是山形崇峻又充滿神話的山都望山,彷彿守護神般護衛著這片古老的土地。相隔兩年多以來再次拾起旅行的節奏,來到公共交通不甚方便的婆羅洲,很難不在旅途中感到焦慮。但雨林盡頭的海洋與天空、漁村裡熱心的小販、碼頭萍水相逢的旅人,讓我重新感受了旅行的美好。要說古晉最令人流連的景點大概很難界定,因為她不像拜訪過的其他馬來西亞城市:馬六甲沈睡的老街場、吉隆坡繁雜的天空、檳城令人陶醉的海墘。他是獨特的,就像廟口的砂拉越叻沙,集酸鹹甜辣於一身,再擠上一粒酸柑,回味無窮。
|七月十三|
公司因為疫情停辦兩年的澳洲忙季支援計劃,在各國國境逐漸開放之下,終於重新啟動。因緣際會之下,有了這份難得的機會在南半球最大的城市雪梨,度過冬天。自從2015年至英國里茲交換、2018年來到新加坡讀書,好久沒有這樣背著行囊、踏上冒險的旅途了。去程的澳航班機大延誤,在樟宜機場候機室裡呆望著紅色尾翼上跳躍的偌大袋鼠,我的心思早已飛去六千公里外的雪梨,腦海裡也不禁浮現著,接下來三個月、在那片廣袤未知的土地上、充滿想像的生活。
|七月十四|
儘管飛機延誤五小時,踏出雪梨機場、走進寒風中已經將近中午,當我第一眼看見海鷗翱翔的海灣,我幾乎立刻喜歡上這座城市了。
世界上以海港聞名的城市很多:香港維多利亞港、新加坡濱海灣、威尼斯、阿姆斯特丹、哥本哈根⋯⋯然而雪梨的海港有種不同的魅力。儘管在冬日海風不斷吹拂的時節裡到來,但這裡有著碧藍的海水、溫潤的冬日暖陽、海岸旁終年翠綠的草地及森林,還有橫跨海灣的大橋以及如貝殼般矗立的歌劇院。在南半球特有的清澈天空下,夕陽時
分的港灣更加迷人了。我想,我會一輩子記得那渲染了整個天空的美麗漸層。
|七月十五|
來到雪梨的第二天,趁著天氣絕好,從市區東郊的玫瑰灣(Rose Bay)沿著雪梨的內港港灣,一路健行到出海口的荷恩比燈塔(Hornby Lighthouse)。依著港灣的小徑起伏不大、平緩好走,沿途搖曳的樹影映著散發著金光的海水,彷彿吟唱著,彷彿歌唱著。在屈臣氏灣(Wastons Bay)買了炸魚薯條稍作休息後,抵達位在海角的燈塔,已經是夕陽西下時分,陣陣的海風以及懸崖下怒號的浪潮,一望無際的塔斯曼海,有種世界盡頭的孤寂。轉過頭來面對雪梨市區,在晚霞輝映下的高樓群已經化為一堵暗影,逐漸淡去在夜色中。儘管天色已暗,回程的步道沿途又沒有路燈,我和旅伴還是不斷停下腳步,不止一次對著變幻的色彩屏息驚呼,深怕一個不留神,就錯過了那每一分每一秒,都令人驚喜的天空。
|七月十六|
比七月十八開工日提早幾天來到雪梨的一大目的,便是參加週末的蒸汽火車特別運轉。南半球最大的6029號蒸汽機車牽引著古早時代的車廂,從雪梨中央車站一路運行至位於南部高地邊上Thirlmere小鎮的新南威爾斯鐵道博物館(NSW Rail Museum)。三個小時的旅途,車窗外的風景由繁華的雪梨市區、轉變成郊區住宅、工廠,最後進入了城市以外、澳洲廣袤的土地:綿延的丘陵、一望無際的田野,以及沒有盡頭的平行線。為了爬上雪梨南部的山區,蒸汽機車卯足全力奮力推進,高亢的汽笛聲響徹雲霄,每一個鳴笛的瞬間,都有著震耳欲聾的感動。由於冬季氣溫很低,蒸汽機車頭噴出的白煙也更加明顯,在枯黃的田野間,留下了蕭瑟極美的、只屬於澳洲冬季的顏色。
|七月廿三|
原本計劃在雪梨安頓下來後的第一個週末要到墨爾本拜訪同事跟大學好友,但因為雪梨至墨爾本的機票價格一到假日便水漲船高,決定推遲墨爾本的行程,當周就留在雪梨。初來到陌生的城市,每一個轉角都有著意想不到的風景。在大雨的清晨來到Carrigework的農夫市集,在曾經是鐵路貨運倉庫的大棚子下,看著雨勢滂沱、喝咖啡、吃派、觀察來來往往的人群:晨跑遛狗的女子、採買新鮮農產的老婦、兜售馬鈴薯但生意冷清的老伯伯、推著嬰兒車的年輕夫婦⋯⋯以農夫自產自銷為概念的農夫市集,每個攤位都令人目不暇給,儘管早已吃了肉派,臨走之前還是外帶了蘋果派以及一桶新鮮的柑橘,一路漫步到鄰近的雪梨大學,走進彷彿哈利波特電影裡、城堡般的Quadrangle,在迴廊下躲雨。這場陰雨為古老的校舍增添了幾分詩意,原本以為我可以獨享這份寧靜,但過沒多久,視野裡突然出現了幾位身穿哈利波特長袍、手裡揮舞著假魔杖的小孩,興奮的在庭院前拍照。我不禁啞然失笑,拿出蘋果派,靜靜的品嚐那酸酸甜甜的好滋味。
|七月廿四|
揮別一整週的陰雨,週日午後光線正好,和同事相約到離市區不遠的曼利海灘(Manyl Beach)看海健行。曼利不愧是熱門的衝浪勝地,陣陣強而有力的浪潮撲向海灘,遠遠的就可以看到許多衝浪好手,在寒冷的海水裡和巨浪搏鬥。向海灣的盡頭一路前行數十分鐘,便可抵達海灣底部的小沙灘。順著人群,鑽進沙灘後方不起眼的灌木叢,沿著蜿蜒的小徑爬上巨岩,迎面而來的便是一望無際的大海。在巨岩上找了個視野開闊的好位子,看著沐浴在夕陽中的海岸,有那麼一剎那,我們都相信自己做好了準備、可以自信前行。
|七月卅十|
婆娑之洋,嶙峋之岩,翠綠的草原與蜿蜒至世界盡頭的公路。在隆冬中難得的暖陽天,我遇見了最美好的大洋路。謝謝大學好友兼班代帶我玩墨爾本。大學同窗四年之後,轉眼又過了另一個四年,很開心看到你一切都好。希望你在南半球美麗土地的日子一切順利!
|七月卅一|
趁著週末來到咖啡之都墨爾本,當然不能錯過一杯好咖啡。和同事來到城裡的美食集散地——維多利亞市場(Queen Victoria Market),在寒冷的墨爾本冬天,喝杯Flat White,吃Danish,閒話家常,令人心滿意足。
|八月初二|
自2021年十月遞交新加坡永久居民的申請開始,每隔幾天登入Singpass,追蹤申請進度,就成了例行公事。按照網路上流傳的申請攻略,傳說中代表好事將近的四條橫線已經高掛兩週,終於在這日清晨,習慣性的登入Singpass後,看到了申請狀態顯示「Approved」。自2014年在大學裡擔任國際學生接待志工,接待來自新加坡的交換學生後,對六千公里外那座小島的嚮往及緣分,終於在這一天立下了又一個里程碑。
八月初的澳洲疫情,伴隨著不尋常的漫長冬天以及冬季流感,又有著復發的趨勢。偶爾在家工作的時間裡,逐漸喜歡上了客廳裡面向西邊的窗戶。坐在圓桌前,抬頭就可以遠眺住家附近的森林、廣袤的雪梨郊區,還有在地平線上綿延的山脈。特別是到了夕陽時分,整個天空都會化為色彩繽紛的調色盤,宣告每一天的終結。這日的晚霞點亮了整個天空、特別燦爛,玻璃窗反射的光,彷彿賜予祝福一般。我想,我會帶著這份祝福,繼續努力著。
|八月初六|
「我們在遙遠的路上/白天黑夜為彼此是艷火
如果你在前方回頭/而我亦回頭
我們就錯過」
|八月初七|
想念著獨自旅行的滋味,儘管前一天在雪梨各大景點奔波,一大清早還是跳上了199路公車,沿著雪梨北郊的海岸線,一路北上,兩個小時後來到了名為棕梠、卻不見棕梠樹的海灘。和雪梨近郊熱門的海灘不同,棕梠海灘有著寧靜慵懶的氛圍,儘管是在迷人的週日早晨,剛甦醒的海灘上也只有三三兩兩的衝浪客,沐浴在晨光中,獨享著早浪的輕撫。從海灘盡頭的登山口爬坡而上,莫約二十分鐘就可以抵達山頂、有著絕佳視野的燈塔。從燈塔後方隱沒在灌木叢的小徑往懸崖的方向走去,偶然間,我發現海角的盡頭那遺世獨立、俯瞰著大海的平台。從那俯瞰的海灣有著兩道優美的弧線, 溫柔的將美麗的藍色水域一分為二,仔細看著蔚藍的海水,其中還隱約出現海豚嬉戲的蹤跡。我慶幸自己有動力起了個大早,才能見證這衝擊著視網膜、名為澳洲的藍。
|八月十四|
八月的第二個週末來到號稱陽光之州的昆士蘭(Queensland),本期待著逃離雪梨濕冷的天氣,沐浴在副熱帶的冬季暖陽,卻在第一天就遇上一整日的陰雨。所幸隔日一早醒來,終於迎來陽光燦爛的布里斯本。在日出之際,我沿著布里斯本河岸一路前行,城市從清晨的大霧中逐漸甦醒,在河畔的行動咖啡車買了杯Chai Latte,享受昆士蘭耀眼的藍天。我想,總是要見證過冬日細雨的陰沉,陽光照耀的土地才會更加迷人。
|八月廿十|
從雪梨向西兩個鐘頭的車程,從副駕駛座的角度看著你、還有沿途流逝的風景,在音樂播放間斷斷續續的話題,讓我們不知不覺走近了。綿延不絕的藍色山巒,晚霞輝映著的巨岩,夜裡的滿天繁星,小屋溫暖的爐火,彷彿可以啟迪身心、讓人卸下心防。我會記得你小酌後陌生而尷尬的笑容,也會記得山裡低溫的早晨,微光穿透挑高的落地窗灑落在客廳裡,手捧馬克杯,啜飲著熱水,那四下寧靜,即便無人說話,也很舒服的時分。
|八月廿五|
在澳洲,大多數的商家都在六點左右便拉下鐵門,下班後的我們,往往除了餐廳之外便無處可去。所幸雪梨各大博物館都有所謂的「博物館之夜」,平日的某一天晚上會延長開放至九點,並舉辦特別活動或講座。由於晚間人潮較少,博物館的參觀品質極高,也因此每週參加一個博物館之夜,成為了我在八月下班後夜晚的小確幸。
這天和同事來到中國城附近的動力博物館(Powerhouse Museum)。由發電廠改建的博物館主要以科學、運輸、設計為主題,並著重在18世紀工業革命之後、蒸汽機的發明及應用。博物館的設計頗具巧思,特別是展示著交通工具的挑高中庭,偌大的飛機模型懸掛在天棚,氣勢滂薄。衝入雲霄的飛機,以及航向無垠宇宙的太空梭,大概是很多人小時候的夢想。這個夜晚,在這個充滿異想的空間裡,我們好像都回到充滿好奇心的童年。那種心無旁騖的純真,在接近三十歲的年紀裡,很久不見了。
|八月廿八|
或許是輝映著遼闊的南半球天空,抑或是孤處遙遠的南方的大地而養成的慵懶個性使然,雪梨的海岸線極美。市區東側、沿著太平洋沿岸一路展開的海岸線上,遍佈著大大小小的海灘,而其中最有名氣者非邦代海灘(Bondi Beach)莫屬。溫暖的冬陽,綿延的白沙,如歌般的浪潮,海天一色的雪梨海岸,令人沈醉。沿著海岸旁的小徑一路南行至Bronte Beach,沿途便可遠眺蜿蜒的海岸線,以及點綴著海岸、面向大海的平房。如果有一天,我再度來到此地,擁有一間面向大海的平房,我會希望那是棟潔白的房,因為白色呼應著細沙以及浪花,是這水平線上最和諧的存在。
|九月初二|
九月初乍暖還寒之時,再度拜訪了墨爾本。趁著禮拜四晚上機票便宜,下班之後就直驅機場,晚上十點人就已經在墨爾本的唐人街街頭,享受寒天裡難忘的麻辣燙。因爲忙季支援計劃沒有休假額度,週五就有了在墨爾本分所遠距工作的難得體驗。和遊客看到這座城市的角度不同,走進結合著老建築立面元素的嶄新辦公樓,來到29樓可以俯瞰整個都會區和墨爾本海灣的辦公室,彷彿更能感受這座遙遠的南方城市的脈搏。總覺得墨爾本和雪梨有著非常分明的個性,若說雪梨是摩登現代、面向港灣的大都會,墨爾本就更加雅緻些。走在市中心的柯林斯街(Collins Street),兩旁一字排開的維多利亞式建築,冬季的枯樹,叮噹鈴響快速駛過的路面電車,彷彿好像身處另一個歐洲城市的街頭。
|九月初三|
彷彿世界盡頭的半島上,我們在小屋的後院升起爐火、烤著牛排、蔬菜與海鮮,喝著紅酒,享受人生。菲利浦島,我會懷念你的蒼涼孤寂。
|九月初八|
在澳洲短暫的日子就像坐著雲霄飛車。我們都見證了古老土地上的晚霞燦爛,也因為工作上的大小事,度過了事務所歲月裡最低潮的時日。但謝謝旅途上的同伴們,無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都在這段時間裡給了我許多力量。在能量即將耗盡的週四,早起到辦公室挑了個面向港口的好座位,抬頭越過電腦螢幕,就可以看到雪梨歌劇院在冬日暖陽中閃閃發光。飄揚的旗幟、搖晃的樹影、迷人的港灣景色,又讓我回想起初次見到這座城市時,那種雀躍與悸動。
這段時間喜歡上了Tanya的專輯,裡頭「Om Tara」這首歌是這麼吟唱的:
「左手給你當港灣/我的右手給你翅膀
散發出綠色的光/許願人類能排除這艱難」
希望艱難都可以被克服,而倒數一個月的時光,一定會更好。
|九月初十|
我會一直記得在週六的午後,我們一起走過綠蔭扶疏的街頭,在那間一眼就喜歡上的酒吧,喝杯小酒暢談彼此的生活;在雨過天晴之際、坐在街角的咖啡館,用熱咖啡、肉派和酥餅佐著春天,相視笑著。
|九月十一|
你說藍色是你最愛的顏色。
|九月十三|
朝發的城際火車,在日出之時向北劃過翠綠的湖水與低語的山巒,帶我們來到兩個小時以外,曾經繁榮的港口城市,紐卡索(Newcastle)。因為出差的關係,我得以離開雪梨,和這座新南威爾斯州僅次於雪梨的第二大城有了短暫的邂逅。說起對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便是走出火車站的那一刻,迎面而來的海風,以及蕭瑟的發慌的街頭。但在傍晚時分來到城市引以為傲的海灘,我不只一次屏息於那籠罩在金黃煙幕下,起伏的沙丘,還有這座寧靜沈睡的城。
|九月十六|
儘管在紐卡索出差的一週都在飯店大廳加班至深夜,在此逗留的最後一天清早,還是跳上了路面電車,來到幾天前看日落的海邊。有別於日落時分那股蕭瑟的蒼茫,日昇的潮騷,是這座短暫邂逅的城市,最溫柔的問候。
|九月十八|
雪梨南郊的皇家國家公園。單程一個小時的健行路線,我與同事花了一倍的時間才走完全程,因為沿途交錯的山陵與海,讓我們都意識到,藍色依舊是我們最愛的顏色。
|九月廿四|
來到空氣中瀰漫著葡萄酒香的河谷,感官彷彿都隨著酒精的作用而放大了。從副駕駛座望著的容顏與風景,就跟遍佈公路兩旁山丘、露出新芽的葡萄藤般,一樣清新。
|九月廿八|
別 來 無 恙 。
|九月卅十|
支援計劃的最後一個工作日,在複雜的心情中到來。和往常一樣,在Wynyard地鐵站有著低調簡約設計的咖啡店買了Flat White,將手邊完成與未完成的工作交接出去,兩個月餘的澳洲支援計劃,就這樣邁入尾聲。
時序進入南半球的春天,氣象預報說因為聖嬰現象的影響,今年的春季整個澳洲東岸都會較往年潮濕多雨。中午前雪梨的天氣就逐漸轉差,不久後更降下大雨,原本從辦公室清晰可見的雪梨歌劇院,也因為雨霧而顯得飄渺,離別的情緒,也更加濃厚了些。下午四點歸還了筆電與證件,和你們在大雨中來到公司附近的酒吧。那是一間時尚、嘈雜,擠滿了形形色色、剛剛結束忙碌一週的都市人的酒吧。我們坐在吧檯前向過去三個月的自己致敬,敬我們都有勇氣背起行囊出走,也預祝我們都可以帶著這股力量,在人生的旅途上繼續努力。
|十月初二|
雪梨的工作結束後,在離開澳洲之前,安排了一個禮拜的假期,和同事兼好友們來到澳洲之南的塔斯馬尼亞島自駕旅行。期待已久的旅行,便從農場的日出以及高地健行揭開序幕。當我們結束了整個早上的健行,從終點望向巍峨的搖籃山以及平滑如鏡的鴿子湖,早先登高的辛苦,彷彿如過往雲煙。
|十月初三|
名為酒杯的海灣,隱藏在一連串陡峭的階梯下方,有著新月般細長的白沙灘,碧綠的海水,還有背景如異世界般的山,遺世而獨立。我們在海灘上漫步,煩惱彷彿都隔絕在陡峭的階梯之外的另一個世界。為期一週的塔斯馬尼亞旅行,是開始工作之後,難得擁有無憂無慮的日子。在大浪拍打的海邊坐著,不知不覺回神過來,已經是夕陽時分,原本就人煙稀少的海灘,早已空無一人。
|十月初四|
塔斯馬尼亞東海岸的日出,將海水染的一片金黃。前一晚健行的山陵,在朝日之時,化成了在地平線上呢喃的陰影。有多少時候,這樣的景色,值得我們這樣垂直活著、水平留戀著呢。
|十月初五|
好想念乘著渡輪來到遺世獨立的小島、公路兩旁長滿枯黃野草的沙灘、獨踞在海角的燈塔,大啖新鮮生蠔,還有你們陪伴的日子。
|十月初七|
三個月的澳洲生活,在雪梨的陰雨中劃下句點。在候機室裡啜飲來自南澳河谷的粉紅葡萄酒,幾個月的回憶有如跑馬燈在腦海裡放送:曼利海灘那耀眼金黃的日出、雪梨港灣映著藍天的萬頃碧波、藍山小城的滿天星斗、綿延至世界盡頭的浪濤,以及車士活(Chatswood)點著溫暖黃光的公寓裡,那些把酒言歡的半醒時刻。謝謝一路隨行的朋友們,不論我們在人生的什麼階段裡相遇、伴隨,或重逢,我想,我都會一直好好珍藏這些銘心的回憶。儘管現在的我,依舊不知道這趟旅程將會引領我至何方,但希望在許多年以後,當我再次回顧2022年南半球冬天這三個月的時光,可以感到毫無遺憾。
|十月初八|
從2020年一月二十六號,到2022年十月八號,986個日子之後,我終於回家了。
|十月十二|
這次返台開始探索台北具有特色的酒吧。在通化街巷弄裡,用台灣蔬果入酒,有著潑墨點綴的吧台、顯眼的喇叭、輕快的音樂的小空間,讓人愛不釋手。謝謝好友R,在過去三年裡都只能以視訊度過苦悶日子的我們,終於見面了。謝謝你的每則訊息、每場視訊,在那疫情、封城、思鄉的年代裡,都些都是支持我的力量。
|十月十五|
回到南國,偶遇這座象徵富饒的山丘。
|十月十六|
五年不見的港都高雄,妳的每一次華麗變身,都令人驚喜萬分。
|十月卅十|
再次回到熟悉的夏天,憂傷並沒有好一些。騎著單車行駛在東海岸,有種現實還是回憶早已分不清的感覺。走過三個月如夢的生活,閉上眼睛腦海裡浮現的依舊是那些刻骨銘心的歲月。
|十一月廿五|
多麽希望我不用焦急地捕捉夕陽色彩變幻的瞬間,只為將這感動與你分享。如果我可以與你共享這美麗的黃昏,該有多好。
|十二月初三|
我曾經以為,在那個當下,我們都更加瞭解彼此。秘密之所以成為秘密,是不是事有其因呢。
|十二月廿四|
身處異鄉、因為疫情結識而熟悉的朋友們,在事業忙碌、國境開放的日子裡,似乎也越來越難常常聚首了。感謝主辦人在年底佳節時刻,讓我們有了屬於熱帶的聖誕回憶。就像拍立得相機吐出的底片上逐漸顯影的影像,屬於我們的獅城回憶,也在一年又一年往復的日子裡,越來越清晰深刻了。
|十二月廿六|
年底再度返台,第一次遇見向晚的九份山城。起伏的山巒與廣角的海洋,在夕陽的撫揉之下發出柔和的光,我的心思,又不知不覺飄向了千里之外,那山與海相接的風景。
|十二月廿八|
相隔35個月之後、全家團聚的感覺,真好。
|十二月卅十|
記得要珍惜身邊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因為每一次凝視著的容顏,都可能是最後一次的相遇。
*
沒有想過標誌著疫情退散、重新出發的一年,會以心情混亂的第四季坐結。我想在每一次的旅程中,我們都在途中拾獲了一點什麼,也永遠的失去了某些東西。至於到底拾獲了什麼、失去了什麼,好像一時之間也無法用隻言片語說明清楚,不如就以這篇回顧,給走過這一年的自己,一點交代吧。願走進2023年,我們都可以學著勇敢的面對自己,為了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更加努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