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I-Films-IMG-6F01EEA3-D746-4ADD-AC02-BF6FEDA74A46

古晉水岸與四方堡   2022.06.11

 


位於東馬婆羅洲的砂拉越(Sarawak,舊稱沙勞越),是馬來西亞十三州屬中面積最大的州屬。和位在西馬半島的各州比較起來,砂拉越風格十分迥異:沿海的低地有著綿延的紅樹林,內陸及高原地帶則被廣袤的雨林覆蓋,散居著古老的原住民部落。不同於馬來亞半島從十六世紀以降漫長的殖民歷史,砂拉越從十九世紀才逐漸進入世界歷史的舞台,直到二戰之前都是一個實質上獨立的王國。多元的民族、語言及文化,以及獨特的歷史背景,在這有著「犀鳥之鄉」美譽的雨林國度,塑造出獨樹一格的風貌。

疫情後的第一次旅遊,就獻給了砂拉越州的首府古晉。三年多前、疫情來襲前最後的歲末,原本就曾打算拜訪這東馬第一大城,吃吃哥羅麵、拜訪紅毛猩猩,最後仍然擋不住街場老時光的呼喚,飛到了檳城。沒想到再次踏上馬來西亞國土,一晃眼就是兩年多的光陰。隨著時序進入2022年五月,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邊境幾乎已經完全開放,禁不起周遭朋友一一出國旅行的誘惑,儘管適逢新加坡學校假期與解封後的報復性旅遊,機票價格暴漲,考完會計師考試的週末,我就乘著早班的酷航班機,渡過海峽,來到了婆羅洲西部、雨林與大海相交的古晉。

Untitled.001

 

 

# 01 巴剎 

古晉(Kuching)名稱的由來眾說紛紜,有一說是源自於馬來話的貓(Kucing),也有人說是來自砂拉越河的老渡口「古津」,抑或是一種類似於龍眼的果樹,馬打古晉(Mata Kucing)。但較可考的說法則是來自城裡早年居民賴以維生的「古井」。古晉的開發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期,由當時勢力遍佈整個婆羅州的汶萊蘇丹,所建造的貿易據點。從島嶼內陸的原住民沿河順流而下,在平坦寬闊的河岸與來自中國與馬來半島的華人與馬來人貿易,城鎮也就逐漸興盛,發展出以現今亞答街(Carpenter Street)一帶為中心的老巴剎。

RNI-Films-IMG-C2F3D45B-269A-4D21-8598-808E6947826B

RNI-Films-IMG-6C8C6F35-7E56-4314-91BB-56CF76A68B1B

清晨的飛機度過了海峽,短短一個小時的航程,我在晨光灑落之際走進了亞答街。儘管週六早晨城市尚未甦醒,街上不起眼的哥羅麵(Kolo Mee)店卻是人潮絡繹不絕。哥羅麵是砂拉越道地的乾撈麵,特色是麵條形狀曲折,通常會拌入醬油、辣椒,或是叉燒油,再加上肉碎、叉燒或魚餅的形式出現。由於搭乘早班的飛機,前一晚幾乎沒有入睡,一碗熱騰騰的哥羅麵加上砂拉越味道獨特的奶茶上桌,甦醒了古晉人與我,暖呼呼的提供了足夠能量。坐在老舊的店裡,時空彷彿回到了上世紀:頭頂風扇咖搭咖搭地轉著,身旁的人們抄著熟悉又陌生的方言。我有樣學樣的跟著古晉人將辣椒與烏醋拌進乾麵裡,這是多麽真實的南洋早晨啊!好久不見的異地旅行,終於又回來了。

RNI-Films-IMG-AB92A377-A7DA-4158-9399-BE5199D7A84B

不似檳城與馬六甲從殖民時代以降開始發展、歷史悠久的老街場,古晉以亞答街為核心的老巴剎規模不大,從頭到尾大約十來分鐘便可走完。不知是否因為疫情關係,許多店鋪空置,但許多販售五金、手工藝的店家依舊開門營業,居民坐在店門口閒話家常,讓老街依舊保有著一絲絲的生命力。

RNI-Films-IMG-B1860032-4619-4CDA-9597-D440BF978FCB

RNI-Films-IMG-171D99B4-17A8-4631-9B29-7A609A83BB32

在古晉的時光裡,來來回回走過無數次的亞答街。老街在不同的時辰都有著不同的魅力:拂曉時天空漸亮的色彩、晨光輕撫街頭時散發的淡淡微光,大雨滂沱中的喧囂,以及雨過天晴之時,空氣中飄散著清新、帶有雨林濕潤的氣息。在疫情逐漸平息的2022年六月,來到古晉的遊客稀稀落落,時常空盪的老街,讓我更能在騎樓與老厝之間,享受平靜的時刻。

RNI-Films-IMG-B5156378-6A47-4608-88A9-F4A6DE37FD98

RNI-Films-IMG-AE37DD14-43D5-43A3-B77C-CDF372BD2293

RNI-Films-IMG-ABD32139-E8A4-4FC0-9386-C2E92270B68E

 

# 02 廟埕

亞答街的老巴剎除了哥羅麵之外,還匯聚了許多砂拉越的特色美食。巷子內販售砂拉越原住民達雅族傳統料理與蝶豆花三色奶茶的簡餐店,以及離哥羅麵店幾個店鋪遠、研磨砂拉越特產咖啡豆的古樸咖啡館,都令人流連。但在古晉三日,對我而言最迷人的是在玄天上帝廟前、有著戲台的加蓋廟埕。廟埕聚集了幾個檔口,因戲台而得名「陽春台茶室」,販售粿汁、砂拉越叻沙等知名小吃,儘管是在市區人煙稀少的週日午後,粿汁檔口依舊吸引著絡繹不絕的人潮,就足以看出其受歡迎的程度。

RNI-Films-IMG-1EC4D846-A1D8-40B2-9F48-E8E8FCA69A48

結束一天的行程,被香濃的中藥湯頭所吸引,我在廟埕找了張桌子坐下,期待著美食上桌。天邊的烏雲愈加暗沉,突然之間傳來陣陣雷聲,不久就降下滂沱大雨。在這座被雨林環繞的城市裡,雨是生活的一部份,儘管是在六七月的乾季,依舊要提防隨時而來的暴雨。狂風夾帶著陣陣雨水,沿著老街毫不留情的吹進廟埕,許多坐在路邊的食客狼狽的躲進室內,我則慶幸當初選了一張廟埕中間的桌子,有著鐵皮加蓋的屋頂,才得以在如此極端的天氣裡好好享受美食。雖然地處終年盛夏的赤道,大雨卻帶來了一絲寒意。幸好有粿汁溫潤醇厚的湯頭,配上魯豆皮、雞蛋、豬雜與肉絲,小小一碗卻風味十足,撫慰了一整天步行下來的疲倦。

RNI-Films-IMG-217BFFF9-7BA9-47FD-9CEA-4E38F4903244

對街的廟宇亮起了大紅的燈籠,在夜晚如常鎮守著老巴剎的街道,在風雨中顯得更加莊嚴肅穆。

RNI-Films-IMG-48FED802-E608-44FC-AB2A-AABCE08E7B73

 

# 03 白塔   

1841年,英國探險家詹姆士布魯克(James Brook)因為平定叛亂有功,從汶萊蘇丹手上得到了古晉周邊土地的統治權,以及拉惹(Rajah,相當於國王或土邦君主)的封號,自此開始了布魯克家族「白人拉惹」四代統治砂拉越的百年歷史。布魯克家族所建立的砂拉越王國,以古晉為首府,在砂拉越河的左岸高地興建王宮與堡壘,在右岸的老巴剎旁,興築了曾經作為監獄的四方樓(Square Tower)以及舊法院等一系列建築。

RNI-Films-IMG-6679D69F-A9A4-44B5-AC57-5E84ED694AC8

布魯克時期留下來的建築有著潔白的外牆、沒有太多的雕刻裝飾,融合著英國與東南亞的建築元素,在新與舊混雜的砂拉越河畔十分容易辨認。

RNI-Films-IMG-996243C8-2264-4255-98B9-7C7C529AA000

與四方樓隔著馬路的便是舊法院,也是當年獨立的砂拉越王國的行政中心。

RNI-Films-IMG-7CA53657-35E3-445A-AB11-A318F0D815E3

在卸下法院身份後,白色的老建築搖身一變成為一系列的餐廳,並和砂拉越河對岸的瑪格麗特堡(Fort Margherita)一樣,老建築的一部份成為布魯克家族的博物館,展示著關於白人拉惹王朝的歷史。有別於在區域內由西方帝國主義國家殖民的歷史,布魯克家族首先以軟硬兼施的統治手腕安撫了砂拉越的各部族,嘗試淡化各民族的身分差異,塑造了直至今日種族和諧、多元文化的風貌。除此之外,布魯克家族還建立了議會以及憲法體系,造就了相對開明的政府以及穩定的社會。從十九世紀中期以降的一百年,砂拉越王國的疆域從古晉周遭逐漸擴大,西抵荷屬東印度(今印尼)邊界,東至汶萊及英屬北婆羅洲(今沙巴),成為今日所見的砂拉越領土。這樣的統治維持到了二戰期間,日軍於1941年攻佔婆羅洲,戰後家族內部又出現權力鬥爭,末代拉惹才於1946年在爭議中將砂拉越統治權交給英國。博物館的展覽超乎預期的精緻,完整呈現了砂拉越自十九世紀中期以來獨特的歷史,也特別強調砂拉越曾是獨立王國的主體性。得確,砂拉越在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聯邦後,不斷有著爭取提高自治權的訴求,這些行動除了體現聯邦體制下,中央v.s.地方的權力角力,或許也含有一絲絲對於過往榮光的自豪吧。

RNI-Films-IMG-65E7E00D-48B0-45E0-9103-203E1EB734E9

 

# 04 吊橋

美麗的河岸風光是古晉的一大特色。若說老巴剎、四方塔、舊法院與瑪格麗特堡是古晉的過去,砂拉越河畔就是古晉的現在與未來。在四方塔前,造型前衛的達魯哈納黃金吊橋(Darul Hana Bridge)猶如兩隻嬉戲的犀鳥橫亙在河面上,與一旁如同盛開蓮花般的砂拉越州議會互相輝映。吊橋的另一側則有一座築於河上的清真寺,高聳的禮拜塔遙望著遠方的山巒。站在吊橋上眺望遠山,迎面而來的是南中國海上吹來的潮濕海風。好久沒有見到如此清新恬靜的風景了。

RNI-Films-IMG-587527BF-5DF9-40CE-AB84-8A2FA15BCEC8

古晉市區以砂拉越河為界,以南是華人為主的老街場,以北的馬來農村依舊維持著純樸的風貌,和南岸老街場旁高樓矗立的旅館區形成鮮明的對比。

RNI-Films-IMG-A2050D12-72D6-40E6-A353-9D4410123A37

在古晉市區,除了黃金吊橋之外並沒有其他橋樑跨過砂拉越河,因此居民往來兩岸的方式是渡船。砂拉越河不算寬闊,船家只要在船首掌舵,稍微控制行駛方向,裝著電動馬達的小船大約不到一分鐘的時間便可渡河。沿著河畔每數百公尺就有一處棧橋以供小船停靠,然而渡船沒有固定的班次,也沒有固定的停靠碼頭,若要搭船渡河,最好的方式是跟隨著當地人,前往人潮聚集的碼頭、看到有船就上。若久候仍不見船,隔著河面大喊,船家便會駕船而來,足以體會古晉人的隨性。

RNI-Films-IMG-FC00B302-7D1E-4BD7-B064-4C7748F7A18D

計劃行程時曾經讀到砂拉越河的夕陽絕美,奈何在古晉的週末,傍晚的天氣都不甚理想,天空堆積著厚厚的低雲,張牙舞爪地彷彿就要降下大雨,不見夕陽,但雲層的折射卻讓晚霞更加精彩。

RNI-Films-IMG-287FE971-E2D2-4F5D-AB97-4456DC3798BC

低雲,河岸,渡船,吊橋。

RNI-Films-IMG-EF517251-0A01-4763-B290-8561FA2FF071

RNI-Films-IMG-D6314F6D-6C52-4C4E-AF6E-EB2B0C7F24EF

RNI-Films-IMG-3E0DBEDF-F76C-43F2-A296-25B8676B9E37

 

# 05 華燈    

砂拉越河上、新與舊的衝突,到了夜晚更加張狂。與四方塔對開、州議會前的河面,在夜間會轉變為大型水舞秀的場地。喧鬧的西洋音樂與五光十色的燈火,配上噴水,點亮了寧靜的夜色,但在這婆羅洲雨林邊上的小城卻有點不太搭嘎。

RNI-Films-IMG-09DC522A-69CE-4ECD-96F4-C433A48B1923

RNI-Films-IMG-62EC16A9-C1BC-47AC-B467-2D205AD631CD

RNI-Films-IMG-FC2177BC-DB39-4E8D-A11F-724F162B90CE

 

# 06 人猿  

熱帶雨林遍佈的婆羅洲是成千上萬獨特物種的故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婆羅洲猩猩。他們是亞洲唯二的類人猿(另一是蘇門答臘猩猩),主要生活在婆羅洲的低地及熱帶雨林裡,並以果實、種子、樹葉,以及少量白蟻維生。在過去數十年內由於雨林資源的開採,婆羅洲猩猩的棲息範圍大幅縮減,數量更是大幅減少。僅在21世紀的第一個15年,就有超過十萬隻婆羅洲猩猩消失,使之成為瀕危的物種。在1975年,在古晉市區南方的實夢谷紅毛猩猩保護區(Semenggoh Wildlife Centre)成立,一開始是作為受傷或是走私捕獲的紅毛猩猩的收容所,近年來則轉為紅毛猩猩保護區,提供人們認識這一瀕危的物種。

RNI-Films-IMG-5B7C6D35-CC5F-429C-A78A-470F3BAFCF59

紅毛猩猩(Orangutan)一詞源於馬來語Orang Utan,意思是森林裡的人類。他們的基因與人類有97%的相似,是除了黑猩猩之外與人類最相似的物種。他們善於使用工具,以樹棲為主的生活方式讓他們演化出靈活的四肢與長而彎曲的手指。因此,紅毛猩猩平常看起來雖然矮小,但伸展四肢時卻可達到2.2公尺寬,方便他們在雨林之間穿梭移動。

RNI-Films-IMG-341C7973-9AF6-4D88-8B64-8409E6529971

RNI-Films-IMG-6DEC3834-238B-421F-81E2-AA30980BC800

紅毛猩猩是極度嗜吃的物種。在日間,他們會花大約60%的時間進食與覓食。據統計,一平方英里(約2.58平方公里)的雨林只夠養活2.5隻紅毛猩猩,也因此在紅毛猩猩為數眾多的實夢谷基地,每日早晚園方會安排以水果餵食紅毛猩猩,也提供一個遊客近距離接觸紅毛猩猩的機會。

RNI-Films-IMG-7CD979F9-367E-4E7C-8B20-5309FB26FA4D

在茂密的婆羅洲雨林中,我第一次近距離的邂逅了紅毛猩猩。他們身手矯健,彷彿訓練有素般善用周遭的樹枝與繩索、在樹稍之間敏捷躍動,被保育員悠遠的呼喊聲誘導而來覓食。他們從樹頂靈活的擺盪而下,抓起平台上為他們準備好的水果,又一個轉身,快速上樹,在枝幹之間大快朵頤。看著他們無憂無慮地在這片森林裡生存,願在自然棲地快速減少的今日,這些矯健的精靈們依舊能在婆羅洲的樂土繁衍不息。

RNI-Films-IMG-46F14F08-6427-42F3-85A0-ED01EDB2FBC1

RNI-Films-IMG-4A5A3516-33E2-43F5-91EF-AC04619FE151

 

# 07 漁村

在古晉行程還有一項重頭戲,便是前往市區北方40公里遠、瀕臨南中國海的峇哥國家公園(Bako National Park)。設立於馬來西亞聯邦成立前的1957年,峇哥國家公園是砂拉越最早設立的國家公園,以豐富的雨林多樣性、海岸原始林以及為數不多的長鼻猴聞名。比起砂拉越許多位於內陸深山的國家公園,峇哥國家公園相對容易抵達,從古晉市區出發,搭上1號巴士,只需馬幣一元的車資、四十分鐘的車程,便可以前往峇哥漁村,從那再轉搭前往國家公園的船班。

RNI-Films-IMG-A16B0990-F331-4C19-A81D-C65FB42BDB7D

1號巴士的總站在老巴剎西側不遠的Open Air Market 前,成排的紅色巴士很好辨認。一旁的店屋雖不像亞答街般古樸,但也充滿了濃濃的南洋風情。

RNI-Films-IMG-CD493F32-CB48-4657-9687-E546A79B3E24

從古晉市區出發,搭上七點的第一班巴士,四十分鐘之後就來到了峇哥漁村。小小的漁村空氣中充斥著海水鹹濕的氣息,早起的漁民們已經準備要出海,沿街的賣魚小販也正準備著擺攤。

RNI-Films-IMG-98408A05-64A8-4EB9-A8CD-C19E7A4CFCE7

離巴士下車處不遠就是碼頭。原本還在擔心疫情間遊客稀少,湊不到足夠人數開船,沒想到剛好有另外兩組早起的遊客,剛好湊滿五人一船。在碼頭買好船票和國家公園門票,安排妥當,就踏上碼頭的小船,朝國家公園出發。

RNI-Films-IMG-90781EE7-6117-4338-BE3C-90DA627F66E5

碼頭座落在一片紅樹林之間,對岸有著成排的高腳屋,是一座典型的馬來漁村。對於在疫情肆虐期間於新加坡度過兩年光陰的我,這是好久不見的純樸景色。船從碼頭出發,在紅樹林之間寬闊平坦的河道曲折前行。不久,兩旁的視野逐漸開闊,視線的盡頭逐漸浮現出一座巍峨的山,那是充滿神話的山都望山(Mount. Santubong)。朝時的晨霧依舊繚繞著山峰尚未散去,遠看就彷彿一座島嶼漂浮於海上,既神秘又魔幻。很難形容在顛簸的小船上高速航行時,初次見到這幅景象的感動:清新的海風、色彩逐漸豐富的景色,船底傳來海浪的震動與四濺的水花。在島嶼上生活兩年無處宣洩的煩悶,都在此時此刻被小船拋在後頭,在我眼前的,只有山、海與森林。

RNI-Films-IMG-80BC23D5-736F-40CE-8744-F2B7B26D60D0

RNI-Films-IMG-B771DC12-ADE0-477C-A5D2-3F425BC00DE5

RNI-Films-IMG-A728EEB6-94A6-4383-8684-BE990EC7CB48

RNI-Films-IMG-E66A10E5-B286-41C6-A1AE-44634C39B939

經過二十分鐘的航程,小船逐漸放慢速度,遠方出現了陡峭的岩壁、露出久經風化的巨石,還有空無一人的平緩沙灘。經過這趟足以啟迪身心的航行後,我們終於來到這片遺世獨立的森林。

RNI-Films-IMG-3F03390F-9087-46EA-9EC7-66C8F2D21385

 

# 08  雨林   

在國家公園的海灘沒有碼頭。一行人魚貫脫鞋、赤腳,在海灘前面下船,涉水而過,踏上了有如異世界的灰色沙灘。在海灘前的管理處登記了個人資料、並讓管理員講解開放路線與安全須知後,我們才獲准走進這片原始的樹林。由於廣大的國家公園目前只有少數的路線向遊客開放,和印象中的熱帶雨林不同,除了一開始的一段上坡之外,其餘的路程並不是行走在茂密的森林裡,當攀爬到高點時,甚至能眺望遠方的山海。

RNI-Films-IMG-C2EAC073-7947-46E9-AC6F-4E6C2810091A

這次健行的路線是峇哥國家公園最受歡迎的六號路線,通向國家公園面向北方海域的Teluk Pandan Kecil。步道除了一開始爬升的急陡坡之外,剩下的路程並不難走,倒是熱帶雨林特有的潮濕悶熱,讓人汗如雨下。雖然沒有想像中熱帶雨林繁盛茂密的植被,行走在四下無人的林間,四下靜的出奇,卻依舊有點膽戰心驚。沒有走獸,沒有飛鳥,只有寂寥的小徑,蜿蜒向前,幸好沿途每隔三到五公尺就有顏色的標記,方便旅人辨認方向。從管理處出發,大約一個半小時就可以抵達森林盡頭的懸崖。在崖頂眺望,以山都望山為背景,不遠處的海面上,矗立著國家公園最著名的海蝕柱地標。但還來不及喘口氣享受眼前的美景,一路上蟄伏烏雲終於化作大雨落下。我們躲在大石頭下可以棲身的空間裡,聆聽雨水降落在雨林滋潤大地的聲響,感受雨林的氣息與蓬勃的生命力。

RNI-Films-IMG-16188340-664C-4AAB-ADD7-369CD82DC4BE

RNI-Films-IMG-0A693931-4B1C-423D-8229-25A397EC3359

雨林的降雨並不持久,不出一刻鐘太陽又探了出頭。因為大雨而陰沈的海面,又再度明亮了起來。

RNI-Films-IMG-0332D054-8A6D-4EC5-957E-45AE5056536C

步道的最後一小段從懸崖的側面繼續陡下,通往懸崖下遺世獨立的海灘。這片躲在山谷中的海灘,由於遮蔽在雨林之間,若非跋山涉水來到森林盡頭的峭壁,便很難發覺。無人的沙灘與無人的海,彷彿時空都在此停滯了。

RNI-Films-IMG-978624F6-9E75-4F1B-B539-D369A0DBFDE2

RNI-Films-IMG-3DA162D7-536E-4239-AA58-8931D1137F45

從海灘返回管理處原本需要循原路折返,但由於一同乘船的旅人腳受了傷,我們便在沙灘前攔下了一艘小船,由船家載我們回到管理站。從海面上回望這片雨林,又是一個完全不同的風貌:陡峭的臨海懸崖、在海水海風百萬年侵蝕之下披上漸層色彩的岩石,以及底下的萬頃碧波。

在小船上,我享受著森林與大海,以及海風的輕撫:這是砂拉越獨有的恩賜。在國家公園的海角,幸運的我們都享受了這份大自然的餽贈。

RNI-Films-IMG-7B127C79-9D19-4919-BD3D-C727DC267067

 

 

一般來說,古晉並不是旅行目的地的首選。然而,我卻很滿足在疫情終於邁入尾聲的此時此刻,來到這座城市。儘管她的美食不及檳城繁複多樣,老街場也不似馬六甲的古樸溫潤,但我卻依舊在這雨林與大海相接的城市,感受了婆羅洲古老土地的豐富色彩。不像拜訪過的其他馬來西亞城市,給我喧囂忙碌的感覺,古晉更有種緩慢的步調。記得從機場到市區的路上,Grab的司機自豪的告訴我,古晉是座緩慢的城市,儘管市區車水馬龍,但很少聽見任何喇叭聲。果真,在城裡的週末,喇叭一次也沒有響起。在這沒有喇叭聲的國度,我重拾了失去兩年多、名為旅行的感動:在老巴剎的店屋裡感受南洋早晨的生命力、在雨夜的廟埕品嚐道地美食、在白塔與古堡裡學習砂拉越獨立王國的歷史、在河岸捕捉城市新與舊鮮明的對比、在森林裡邂逅了人猿,前往純樸漁村、踏上啟迪身心的航程前往遺世獨立的雨林。這些曾經熟悉的、刺激感官的元素,我都在這次旅程中尋找回來了。

謝謝古晉,謝謝婆羅洲的老城與山海,讓我再次拾回了旅行的節奏與感動。

 

(完)

 


> 拜訪時間:2022.06.11 至 2022.06.13

> 由新加坡前往古晉:東南亞各國逐漸開放邊境之際,各家航空公司也逐漸恢復運輸網絡。2022年六月新加坡至古晉共有酷航(每日一班)與亞航(每日一至二班)提供服務,七月一日起馬航也會以一週三班的頻率飛行。新加坡至古晉的飛行時間大約為一小時十五分,來回票價最低約為百元新幣(酷航)。古晉機場位在市區南邊十公里處,有103號電動巴士往返市區 (https://kuchingmetro.my)免費搭乘。然而巴士兩小時才有一班車,從機場前往市區路線曲折,大約需要一小時以上才能抵達,尖峰時間也容易壅塞。機動性高且方便的選擇是使用東南亞盛行的app叫車Grab。從機場至市區大約需要二十分鐘,費用大約為10至20馬幣。

> 古晉交通與行程安排

。 市區景點:古晉市區景點主要集中在砂拉越河兩岸,亞答街老巴剎、砂拉越州議會、瑪格麗特堡、婆羅洲文化博物館皆在步行範圍之內。

。 古晉市區至峇哥漁村:前往峇哥漁村的1號公車會從老城區西側的Electra House前面廣場出發。巴士站和巴士前方都有明顯標示路線,從早上七點至晚上六點每小時整點發一班車,車票1馬幣,約需四十分鐘車程。由於沿途沒有明顯站牌,車上也沒有下車鈴,建議上車時和司機說明目的地。由於在魚市擺攤期間,漁村人潮車多,巴士不一定會駛入漁村,而會在村外掉頭,漁村巴士站也沒有任何標示,強烈建議去程抵達漁村下車前,詢問司機回程發車時間與上車地點,避免錯過巴士

。峇哥漁村至峇哥國家公園:從峇哥漁村進入國家公園須在漁村碼頭搭乘電動船,碼頭八點開始營業,來回包船價格為200馬幣,最多可五人一船(一人40馬幣),在漁村碼頭櫃檯付款,並需要同時預約回程船班時間。購買船票之後需在隔壁櫃臺購買國家公園門票,外國人票價為20馬幣,購票時須出示證件登記入園。電動船航程約二十分鐘,會在遊客中心前的海灘停靠,下船處沒有碼頭,需脫鞋涉淺水而過,遊客中心前有水龍頭方便沖洗。進入園區步道之前需要在遊客中心登記,管理員會簡單介紹步道路線及注意事項,並提醒回程離開國家公園時必須回來遊客中心 check out。由於國家公園面積廣大、從國家公園回峇哥漁村的船班三點就會收班,若安排峇哥國家公園行程,建議搭乘早上七點第一班巴士從市區出發,至漁村可以趕上八點碼頭開始營業,才有足夠時間在國家公園遊覽、健行。古晉市區的旅行社大都有販售峇哥一日遊的行程,好處是可以免去行程安排的煩惱,但費用一人約300馬幣,較貴。此外,根據2022年六月的旅行經驗,由於旅遊業尚未全面復甦,一日遊團由於人數不足,時常流團。

。 實夢谷紅毛猩猩基地:紅毛猩猩基地開放時間為早上八點至十點、下午兩點到四點,餵食步道的開放時間是早上九點至十點、下午三點至四點。從古晉市區出發可以搭乘103號電動巴士,車程兩小時,免費搭乘,在終點站下車後旁邊就是售票亭,門票為10馬幣,從售票亭步行約二十分鐘才會抵達復育區。除此之外,若多人同行從市區出發也可搭乘Grab,車資約為30馬幣,車程約30分鐘至一小時。Grab可以直接駛入園區,在復育區下車。需注意由於實夢谷周遭較為偏僻,若搭乘Grab前往建議事先安排好回程交通,以防回程叫不到車。Klook網站也有實夢谷半日遊行程,費用較貴,一人價格約為25新幣,好處是可以免去安排交通的煩惱。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yhushen 的頭像
    andyhushen

    鏡頭下 遊戲生活

    andyhu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