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journey starts here.
〉現在位置|新加坡 Singapore
〉旅行亞洲|台灣 / 日本 / 中國大陸 / 香港 / 澳門 / 新加坡 / 馬來西亞
〉旅行歐洲|德國 / 法國 / 奧地利 / 英國 / 波蘭 / 愛爾蘭 / 直布羅陀 / 西班牙 / 荷蘭 / 立陶宛 / 拉脫維亞
〉攝影紀錄|交通 / 鐵道 / 捷運

目前分類:【2015-16】歐洲 (1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IMG_8426

波羅的海的失落沙洲      Kolka 角  2016.06.02

 


2016年夏天波羅的海三國之旅的重頭戲,便是從里加前往拉脫維亞西部地區的公路旅行。隨著波羅的海地區日漸開放、融合進歐盟,三小國揭開了神秘的面紗、旅遊風氣日盛,但大多數的旅客仍是以三國首都的跳蛙形式旅遊,頂多加上立陶宛的湖心城堡特拉凱、十字架山、沙洲城市Nida,拉脫維亞沙俄時期的美麗建築隆黛爾宮(Rundāles pils)、國家公園錫古爾達(Sigulda),愛沙尼亞的濱海度假勝地帕爾努(Pärnu)、薩馬列島(Saaremaa)和大學城塔爾圖(Tartu),而鮮少進入廣大的波羅的海鄉村。其實三小國的鄉村平靜而秀麗,雖然沒有什麼壯麗景色,也沒有頗負盛名的大景點,但是寂靜的鄉村景色、以及那些點綴平原的小鎮、城堡、國家公園,還是非常值得探訪。特別是三小國大小適中、地廣人稀、公路車少平直好開,首都外的景點大多相隔不近而且大眾運輸相對不便,很適合自駕旅行。

由於弟弟即將在一個月後離開拉脫維亞,因此就趁我拜訪拉脫維亞的時間,找了同樣在拉脫維亞大學交換的泰國、日本和台灣朋友,五個人一起租車,展開兩天一夜的公路旅行。三小國物價相對中西歐親民,租車價格和油價也相對便宜,不過每家租車公司規定不甚相同,有些不租給21歲以下的駕駛、有些對25歲以下的駕駛收取高額的保證金、有些不能開出該國的國境,保險、清潔、油料、租還政策也大相徑庭,租車前務必多加比較注意。由於拉脫維亞郊外旅遊業相對於首都里加不繁忙,弟弟學校的考試也到五月最後一天才正式結束,我們到了出發前一兩天才決定路線和訂車,甚至出發當天中午才在車上訂房,依舊順利安排好一切,簡直就是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

文章標籤

andyhu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6760770691_e110f680c7_o

里茲大學是英國的紅磚大學之一,標誌是Brotherton Library的鐘塔      英國里茲 2016.02.12

 


大學畢業了。在當兵前的暑假,整理電腦裡面的學校資料時,發現了去年暑假、從英國的里茲大學交換回國後、交給學校國際事務處的心得報告。打開一看,2015-16整年在里茲的求學回憶(還有心酸血淚)頓時湧上心頭。回國一年,忙碌於大四的課業以及實習,又申請了研究所,多了一些些人生經驗,對交換學生的看法、以及這一整年的收穫,又是不太一樣的體會了。想到既然歐洲系列寫了那麼多環歐遊記,不然就基於這篇心得報告改寫一點點,來寫一篇關於一些交換學生的想法、里茲大學的介紹、以及在英國里茲的生活心得吧!不然好像大家都覺得交換學生都只有在玩XDDD(無誤)。

寫遊記的時候,回去看了一遍交換期間拍的照片,又和在里茲認識的朋友聊天,發現回國的這一年內,好多東西都變了。脫歐公投過關、英鎊大貶、地方選舉、首相換人、脫歐後續風風雨雨,一磅硬幣和五磅紙鈔都換了新版,交換期間住的第一棟宿舍Oxley Residence聽說要拆了,當年的室友好幾位都畢業了,學校裡面又多了幾個新工地,整年一直在裝修的Institue of Transport Studies Building和Edward Boyle Library重新開放,學校旁邊的珍奶店關門了,市區好像還開了一間很大間的高級購物中心Victoria Gate。雖然很多東西變了,但是交換學生的核心價值,還有那些好的、壞的的回憶是不會變的。只是,越寫下去就回想到越多當時的事,也偶爾會想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善用這一年?對於某些事,如果當時用不一樣的心態、不一樣的做法,會不會比較好?總之,文長慎入,希望可以幫助到需要的人。

文章標籤

andyhu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IMG_7995

里加最著名的黑頭屋以及大教堂   里加 2016.05.31 

 


拉脫維亞的首府里加(Riga),人口一百萬出頭,是三小國地區的最大城市,也是波羅的海地區最重要的科學、文化、社會、藝術、商業和教育中心。歷史上,拉脫維亞立國的時間不長,也一直沒有以拉脫維亞為名的國家,直到沙俄倒台後的1918年,波羅的海三小國獨立,拉脫維亞才第一次以國名正式出現在歐洲歷史的舞台。雖然如此,里加作為波羅的海東岸最重要的商業貿易城市,擁有源遠流長的歷史,周邊列強對這片土地爭奪得你死我活也是東歐歷史的重心之一。

2015-16年,我在英國北部河谷區的中心城市里茲交換,弟弟則來到里加的拉脫維亞大學。兩座城市的中文譯名都以「里」開頭,兩座城市的緯度也差不多(里加稍北),但位置一東一西,一個孤懸在北海上的不列顛島,一個在遙遠的波羅的海東岸,Ryanair有直飛兩座城市,兩個半小時的航程在歐洲說短倒也不短。在2月中,弟弟先來里茲找我,等到下學期結束的五月底,我才開始波羅的海三小國之旅,為的就是躲避三小國寒冷的冬天。比起常見的三小國首都之旅,由於在拉脫維亞有地陪,因此自然要在拉脫維亞停留多些。5/28先從曼徹斯特飛里加,以里加為中心,往南到立陶宛兩天,再回到拉脫維亞待上整整五天,除了在里加市區之外,還要前往拉脫維亞西部的庫爾澤姆(Kurzeme)地區公路旅行、以及里加東北方的國家公園小鎮錫古爾達看古堡和森林。在里加的兩天裡,就放慢腳步,逛逛舊城、逛逛有名的新藝術區、吃吃拉脫維亞的名菜(還是餃子)、看看弟弟的交換學校、還要去一些觀光客不常拜訪的區域。

文章標籤

andyhu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7537

初夏的花團錦簇 湖中的紅磚古堡      特拉凱 2016.05.30

 


如果說維爾紐斯是一座綠蔭與教堂的城,她近郊的特拉凱(Trakai),就是湖泊與森林之城。這座位於維爾紐斯以西28公里湖泊區的小鎮,是立陶宛重要的歷史中心。在1569年盧布林條約簽署、立陶宛和波蘭合併成波蘭立陶宛聯邦之前的幾個世紀,特拉凱一直是立陶宛大公國的政治與行政中心。雖然今日的特拉凱更像是一座湖畔風光明媚的小鎮,由於她在立陶宛歷史上的重要性、以及離維爾紐斯近在咫尺的距離,特拉凱成為立陶宛最重要的觀光景點之一。2016年5月底,前一天從拉脫維亞首府里加南下立陶宛維爾紐斯,流連於歐洲最大的古城之後,隔日一早就從維爾紐斯的巴士站搭車前往特拉凱,短短半小時的車程,車子就從維爾紐斯的大街,進入了風景單一卻清麗脫俗的立陶宛鄉下。

從特拉凱的巴士站下車後,前往湖泊中心地帶的紅磚城堡,還需要步行一小段路,穿過特拉凱的城鎮中心,伴隨著沿途蓊鬱的森林和偶爾可瞥見的湖光。這座小鎮住著的,是一支極為少數的民族,卡萊特人(Karaites)。14世紀末年,立陶宛大公Vytautas遠征金帳汗國,便從黑海畔的克里米亞半島,帶回了這支說著突厥語、信仰著猶太教分支的民族,並主要將他們安置在特拉凱。經過接下來數百年立陶宛政權的紛紛擾擾、波蘭文化的薰陶、17世紀的大屠殺以及瘟疫,Karaites的人數大幅減少,許多家族遠赴他鄉或被同化。現今特拉凱雖然依舊是Karaites的主要聚集地,卻也只剩下不到百位的人口,繼續在此從事農耕與手工藝的生活。為了凸顯這隻少數民族的重要性,在鎮上的博物館,甚至在特拉凱城堡內,都有一個房間專門展示Karaites人的歷史和生活。在特拉凱的小巧美麗的街道兩旁,只要是正門不開在路邊、面向馬路側又開有三扇窗戶(分別獻給上帝、大公和自己)的屋子,非常有可能就是這支Karaites人的居所。

文章標籤

andyhu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IMG_7336

日暮時分 維爾紐斯 Gedimino Pilies Bokštas      2016.05.2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轉眼間,2015-16的環歐旅行已經過了一年。這一年間忙於大四課業、實習,終於在大學畢業要服兵役之前,有空閒時間翻出過去一年間拍下的照片。就這樣那一年在歐洲廣袤的土地上四處旅行的記憶又湧上心頭。旅行的誘惑是可怕的,一旦勾起就不會甘於寂寞,畢竟一年內也跑遍了歐洲許多角落。隨著大學畢業、接著要讀研究所、工作,未來大概也很難會有像交換學生的時光一樣,有時間精力遠遊,看著一堆照片,不如就繼續把這些旅行的回憶寫下吧。當然,一年中拜訪了26個國家,一時之間也消化不了太多遊記,有些美好的、難過的,就留在回憶裡吧!剩下的,想寫什麼,就寫什麼。至於從哪裡開始,就從去年夏天,期末考後,前進東歐前蘇聯共產國度的那次旅行,也就是在歐洲的「畢業旅行」吧。

那是期末考後的兩天,五月底,歐洲的初夏還稍嫌冷冽,從英國的曼徹斯特搭著在Ryanair,直飛波羅的海三小國的最大城市,拉脫維亞的里加找在當地交換的弟弟。這趟旅行就以里加為基地,先南下至三小國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立陶宛,再返回拉脫維亞,最後北上愛沙尼亞的塔林,再渡海前進森林與湖泊的國度,芬蘭。走訪前蘇聯加盟國的那種神秘感,對照實際走在波羅的海畔的平靜,這個對比似乎特別深刻。或許是印象中的波羅的海三小國,還籠罩在蘇聯瓦解之後的陰影之中,雖然同在歐盟,邊境檢查也在申根協議下取消,三國甚至都已全面採用歐元,融合進歐洲的大家庭,但是波羅的海三小國似乎還是那麼的遙遠朦朧,多數人也依舊對三小國十分陌生。就在網路上資訊相對較少,憑著「弟弟在里加生活了一年,應該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吧」的勇氣,就安排好了行程。5/28晚上才從曼徹斯特飛抵里加,5/29一大清早就坐著便宜的巴士,南下立陶宛的首都維爾紐斯。

文章標籤

andyhu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IMG_9274 (1)

低地國、水鄉、奇幻之境   羊角村 2016.04.04

 


低地國荷蘭,一直是歐洲交換學生的旅程一年裡,最期待的國度。對荷蘭的印象不外乎就是整排轉呀轉的風車、鬱金香花田、乳酪起司還有黃色的大木屐,但是荷蘭因為先天的自然條件加上後天努力,在都市規劃和環境共生方面,也是深得我心。這個領土大小比台灣大一些,人口比台灣少些,人均所得以購買力平價計也差不多的國家,和台灣有點類似但卻又非常不一樣。加上前一年在大學裡接待的buddy就來自荷蘭,那說什麼也是要在這年來到低地國看看。

英國的復活節假期長達一個月,前半段的假期去了亞得里亞海邊上陽光普照的克羅埃西亞,後半段的時間就來到了荷比盧。4月3號從杜布羅夫尼克直飛西德大城杜塞道夫,再轉火車跨過德荷邊境,兩個半小時才抵達荷蘭東部的城市阿培爾頓(Apeldoorn),預計以這裡為基地,先玩羊角村(Giethoorn)和梵谷森林,之後再前往阿姆斯特丹玩市區、北海漁村、庫肯霍夫、萊頓、海牙,到鹿特丹看建築和小孩堤防,接下來進入比利時富庶的法蘭德斯地區,玩根特和布魯日、到魯汶訪友,最後再回到荷蘭南部的馬斯垂克。在阿培爾頓近郊森林中的青年旅館休息了一晚,才前往羊角村。羊角村位在荷蘭東北部,地勢低窪的上艾塞省(Overijssel),離各個大城都有一段距離,從比較近的阿培爾頓搭巴士也要大約兩個小時的車程,好在春天的荷蘭日照時間已經逐間拉長,八點半左右日頭才會落下,倒也有一整天的時間可以探索這個水鄉小鎮。

文章標籤

andyhu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IMG_9126

白牆黑瓦民居與內華達遠山  格拉納達 2016.02.02

 


從中世紀的伊斯蘭教學城哥多華,再往東南走,就是伊斯蘭教藝術在西班牙另一個璀璨之光,格拉納達。格拉納達在歷史上也是頗有名氣,一是摩爾人在此有嚴密防守的堡壘以及強大的酋長國,二是在15世紀末期,格拉納達也是伊斯蘭教在西班牙最後一個據點,來自西班牙中北部的基督教勢力南下將阿拉伯人驅逐出境,結束了伊斯蘭教勢力在西班牙七百多年的經營。也是因為阿拉伯人在此長久的經營,格拉納達也保留了大量伊斯蘭教和基督教風格混合的建築色彩。縱使許多摩爾人風格的建築在15世紀的收復失地運動後被摧毀或是改為他用,但是格拉納達的山頭上還是留下了集阿拉伯皇宮藝術大成者的阿罕布拉宮,眺望著對面山坡上摩爾人曾經聚居,小徑蜿蜒的阿爾拜辛山城。

一大早在哥多華的巴士總站搭上巴士,伴隨著日出,沿著安達魯西亞的山陵緩緩前進,將近中午才會抵達格拉納達。格拉納達的巴士站在城市近郊,要進入大教堂周邊的市區還要換巴士、步行一小段路才會到達。先到旅店放行李,再前往阿罕布拉宮。從大教堂附近的旅店到市區旁邊山頭上的阿罕布拉宮,穿過格拉納達的大街小巷,徒步不用半小時就可以抵達。二月初的格拉納達,依舊是安達魯西亞的明媚。沒在冬季掉落的樹葉依舊翠綠,照在格拉納達的白牆黑瓦上,天更藍,小徑更加迷人。

文章標籤

andyhu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IMG_8662

朱紅拱影之下  哥多華大清真寺 2016.02.01

 


哥多華(Cordoba)曾經是阿拉伯帝國在伊比利半島上最重要的據點之一,八世紀初期伊斯蘭勢力快速擴張到歐亞非三洲,軍隊度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半島建立了眾多酋長國,哥多華便是其中勢力最大的一個。八世紀中期原本當權的伍麥葉王朝在西亞的內部鬥爭失敗之後,倖存者逃到哥多華營造都城,建立後伍麥葉王朝,也就是中國史書所稱的白衣大食,王國範圍涵蓋半島的大部分疆域,開啟了伊斯蘭教在伊比利半島的巔峰時期,文化科學藝術都達到空前鼎盛,商業繁榮、文治武功鼎盛一時,哥多華也一度成為歐洲最大的城市。雖然在基督教勢力逐漸將伊斯蘭教勢力逐回北非之後,哥多華的地位日益下降,但是街頭上留下的建築物與色彩,千年來依舊充滿了王朝當年的都城記憶。

哥多華就在安達魯西亞大城賽維亞往東不遠處,搭乘嶄新的高速鐵路,不到一小時就可以到達。逛完了賽維亞的宮殿和河畔,搭高鐵沿著瓜達幾維河逆流而上,穿越谷地,就是哥多華。

文章標籤

andyhu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IMG_8375

晨光熹微 賽維亞朝日  2016.02.01

 


賽維亞(Seville/ Sevilla)是西班牙南部自治區安達魯西亞的首府,也是南部第一大城。雖然城市位居於內陸,但是順著市中心的瓜達幾維河一路順流而下,就可以直奔大西洋,還有千里之遙的新大陸。16世紀西班牙成為海路霸權之時,新大陸源源不絕的黃金撐起了繁榮一時的河港城市。雖然在河道淤積之後商業地位拱手讓出,但是在安達魯西亞的豔陽天下,賽維亞的熱情文化和歷史,依舊耀眼。

2016年1月底的安達魯西亞之旅,從直布羅陀邊境小鎮La Linea搭著乘客稀少的巴士,沿著大西洋畔的丘陵蜿蜒駛著,左手邊是大西洋進入地中海之前的海域,北非的山脈近在咫尺的清晰,右手邊是安達魯西亞的原野。當年摩爾人跨過海峽來到這片土地,便將它稱為Al-Andalus,意思是夏末之際綠油油的土地。雖然透過車窗放眼望去,草色略枯,略有荒土,談不上是綠油油,但是當年來自北非的民族對於安達魯西亞美麗的稱頌卻是表露無遺。從直布羅陀到賽維亞大約需要四小時,巴士沿著海岸線一路北上,中途的小鎮集市,窗外的夕陽西下,夜幕低垂,安達魯西亞之美才正要正式開始。

文章標籤

andyhu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IMG_7908

纜車、半島、海洋    英屬直布羅陀   2016.01.30

 


在地中海與大西洋、歐洲與非洲交界之處,有這麼一塊狹小的半島。古時候西方文明以地中海為中心發展時,肥尼基、希臘船隻面對地中海之後廣袤無邊海洋的恐懼,直布羅陀的巨岩遂有了世界盡頭、地獄之門之稱;希臘神話中的海克利斯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有一次來到世界的極西,雙腳橫跨了歐非大地,腳底下便是直布羅陀。這個狹小但位置卻極為重要的領土,扼守著地中海的入口,迦太基人、羅馬人、西哥德人和摩爾人先後佔領,阿拉伯帝國從北非擴張時直布羅陀也成為跨過海峽進入歐洲的第一站,西班牙王國驅逐伊斯蘭教的殘餘勢力兩百年之後,卻又遭英國人攻佔,從1713年被佔領、1830年正式成為殖民地直到今天,也就有了豔陽高照的地中海畔,飄揚著英國米字旗的土地。

 

文章標籤

andyhu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IMGP1127

愛爾蘭之西。  康內馬拉國家公園 2015.11.02

 


歐洲的盡頭,大西洋畔的凱爾特之虎,愛爾蘭。在大英帝國威風的陰影下,位在歐洲的極西之處,傳統的歐洲歷史卻好像從不把目光放在這片土地。但愛爾蘭卻是一個充滿獨特風情的國家,早在史前時代先民的文化就在此展開,沒有受到羅馬統治的土地保有了凱爾特的文化和風俗,但卻又透過貿易與歐洲各地展開了交流。在英國的統治下,有歷史上有名的大饑荒,幾百萬人從此流落他鄉,卻也是獨立運動的先驅。20世紀加入歐盟之後,愛爾蘭從原本的吊車尾一路竄升為經濟發展最為看好、人均收入飆高的富裕國度,被人稱為凱爾特之虎。在08年的金融風暴中愛爾蘭的經濟模式一切被打回原形,但現在也已經從谷底爬升。在西風終年吹拂,大西洋的海水猛烈拍打的土地,這裡孕育了喬伊斯、王爾德、葉慈等文學大家,還有眾多音樂藝術表演的搖籃。從除此之外,豎琴、酢漿草與健力士啤酒,這好像就是大家印象中的愛爾蘭經典元素。

憑著地理優勢,在英國待一年,怎麼能不到愛爾蘭呢?交換生活安頓下來之後,第一趟英國之外的旅行就決定在2015年十月底十一月初的週末給了愛爾蘭四日。從英格蘭中北部的里茲飛過海峽到都柏林,只不過一個小時的時間。何況都柏林是Ryanair的大本營,很容易就找得到低廉划算的機票。原先計劃在四天都待在都柏林玩近郊一日往返,不過後來發現愛爾蘭西部似乎不錯,因此最後就決定撥兩天的時間,跟著tour前往愛爾蘭西部的高威(Galway)、莫赫懸崖(Cliffs of Moher)和康內馬拉國家公園(Connemara National Park)。

文章標籤

andyhu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IMGP2202

漢薩同盟城市街景       波蘭 格但斯克 2015.11.21

 


【2015.11.20~2015.11.23】 波蘭.格但斯克、索波特、格丁尼亞、馬爾堡

波蘭在我們許多人心目中都是遙遠的國度,神秘的東歐前蘇聯共產國家。其實在東歐廣大的平原上,波蘭一國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與光榮的過去,十六世紀波蘭立陶宛聯邦稱霸波羅的海南部,在十八世紀之後雖遭兩度亡國的慘痛命運,二戰更有著一段眾所周知的悲慘歷史,但是十多年前加入歐盟之後,舉國上下努力往開發國家的腳步邁進,至今在歐洲列國之中已經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攤開歐洲地圖,橫亙在德國東面的波蘭,神秘又有吸引力,對於還沒來到歐洲之前那片罩著薄霧面紗的波羅的海,更是讓我在Ryanair開出直飛波蘭北部大城格但斯克的特價機票之後,按捺不住衝動就點了下去。雖然十二月的聖誕節假期又即將前往波蘭的首都華沙,但是能在波羅的海邊上探索著有名的琥珀之城,踏著波羅的海的海水及微風前進,吸引力,滿分。

文章標籤

andyhu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IMGP8811 (2)  

磚牆疏影   英國里茲  2015.09.27

 


來到里茲已經是第六個禮拜了,窗外的色彩也從夏末翠綠走向了秋天的金黃。10月25日的這天,時鐘往前撥了一個小時,象徵著英國冬天的來臨。不知不覺這一年在里茲的生活也進行到十月底,也經歷了許多心情的起伏和變化。進入一個新環境,總會對它有些期待,有些想像,但是隨著時間像落葉一般消逝,這些想像也就逐漸的清晰了。在這之中有想像破滅的低潮,也有低潮之後重新檢視自己的光明。就拿宿舍來說吧。在知道自己的房間被分配到離學校最遠的宿舍,一開始不覺得怎樣,但是經歷了開學第二周的大雨,還有每天有如家常便飯的大風大霧,騎著腳踏車在壅擠的馬路上來回學校、沈重的背包裡裝滿了書和採購的食材,看著客滿在車陣中動彈不得的公車,還有永無止盡的車潮,再怎麼的幻想都會覺得崩潰。在英國,倫敦之外的都會圈像是里茲、曼徹斯特、伯明罕和雪菲爾,大眾運輸服務是政府完全解除管制的,在郊區化發展的歷程中,居民的擁車率快速上升,對公共運輸的業者說,提供服務的成本上升,搭乘的人數又顯著下降,由於公共運輸的價格彈性,就算扣除提高票價而流失的客群,提高票價對業者來說還是穩賺不賠的生意,因此就形成的公車的使用率快速下降,服務減少,票價又高昂,接著又是下一輪的惡性循環。從宿舍到學校4公里的路程,公車票價就要2.3磅,在幾乎無時無刻的車潮中,如此的價錢配上30.40分鐘的乘車時間,完全是不能忍受的。於是就開始了每天騎腳踏車的通勤生活。雖然4公里並不是很長的距離,但是在這條路線上,有2個大上坡,在10月的里茲清早7.8度的氣溫中,冷風呼呼的吹,還有在車陣中交錯的雙層公車,往往騎著騎著都會忍不住要寫信去學校住宿組抱怨。明明大家都是一樣的,為什麼就是有些人可以分到學校裡面或是對面的宿舍,有些人就得分到忍受各種通勤不便的地方呢?不過得到的答案當然是可以想像的。

雖然對於分配到這個完全沒有生活機能,離最近的商店要走20分鐘的宿舍而對學校有諸多的抱怨,但是隨著心情的轉換,其實我得到的,並不會不好。首先,從健行認識的墨西哥同學口中,聽到了對於和不同文化室友相處的諸多困擾,就會慶幸自己有一群很棒而且互相尊重的室友。除此之外,當天氣轉晴時,騎著腳踏車一路回到宿舍,兩旁的樹葉已經開始轉黃轉紅,在光影錯落之間,每一處都是目不暇給的好風景。上星期經過路旁公園時的一片金黃,這是住在離學校近、大樓式宿舍的同學們無緣享受的風景。打開窗外,看出去就是優雅的庭園和樹影,清早醒來看到窗簾外透處淡淡的黃光,就會知道今天是個好天,隨著時間的過去,很多煩惱都不是煩惱了。

文章標籤

andyhu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IMGP5900 

哲學家之道俯瞰舊城區       海德堡 2015.09.03

 


海德堡這座大學城名聲響亮大概是眾所週知。這座內卡河畔三面環山的小城,孕育了知名的大學還有眾多傑出的人物,幾百年來人文薈萃,塑造了美麗的城市風景和精神。這次的德奧法自駕遊記,希望來點不一樣的。有別於以往詳細描述每天行程的連載,而是只寫自己特別喜歡或是有意思的的城市和景區。九月二日早上抵達法蘭克福之後,到市中心取車,開往符茲堡與羅騰堡、在可愛的中世紀小城住宿一晚,隔天才開往內卡河畔的海德堡。當晚的住宿在山谷以西的新城區,安頓好後就開車前往舊城。由於導航一直錯過路口,車子繞了好一會兒才開到預定的13號停車場,不過也從半山腰驚鴻一瞥的看到海德堡舊城美麗的尖塔和河流。

從停車場走出來,就是舊城區偏東的Karlsplatz。在後方上面一點還可以看到海德堡城堡的建築。這座城堡最早在13世紀就稍具雛形了,在歷代的發展下成為一座龐大的文藝復興時代建築。不過後來在十七十八世紀一連串的戰亂之下,不斷的毀壞又修建,現今只有部分的建築是完整的,斷垣殘壁默默的俯視底下的城區。

文章標籤

andyhu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GP8691 

氣勢雄偉的約克大教堂 英國約克 2015.09.25

 


英王喬治六世曾說,約克的歷史就是英格蘭的歷史:”The history of York is the history of England."。的確,約克自西元71年建城自今,見證了英格蘭從羅馬帝國入侵、維京、諾曼人,直到現代英國的建立,古老的城牆和教堂過了千百年依舊聳立,向往來旅人訴說歷史。來到英格蘭北部的約克,就是一趟走入歷史的旅程,在這個小鎮,體會風華。

從所在的里茲到約克,火車只有短短的23分鐘車程,算是最近的一個觀光景點,也很適合成為交換學生的第一旅行選擇。將腳踏車停在學校,再走到車站,先購買對學生極好用的16-25 Railcard。這張卡一年30磅,三年70磅,辦完之後除了在平日尖峰時段有最低購買票價的限制之外,任何時間都可以享有30%的火車票優惠,在火車票貴的嚇嚇叫的英國,這30磅可是可以創造出無限大的優惠喔!09.17,列車進站,前往不遠的約克。

文章標籤

andyhu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IMG_20150909_130649 (1)  

德奧法自駕十三天的好夥伴  奧地利普蘭湖畔 2015.09.09

 


2015年,終於因為交換學生的關係有機會踏上歐洲的土地。由於弟弟去了拉脫維亞,我要前往英國,難得大家都要跑這麼遠,因此便規劃了一趟全家的旅行。從年初交換學校初步決定之後,就開始決定國家和路線。由於歐洲列國之中媽媽最喜歡德國,再加上英國和拉脫維亞,於是就開始東拼西湊湊出了一個環遊歐洲四十天的旅程。整趟旅程從德國延伸到鄰近的法國、奧地利和瑞士的小小邊境,到英國、到瑞典、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再加上回程入境的新加坡,總共9+1個國家,也算是爸媽二十年前鐵幕瓦解後拜訪東德、奧捷匈之後,再一次的重返歐洲。四月中訂了機票、民宿飯店也都連絡完畢,一直到暑假都在確定詳細景點的細節等等。由於開學的時間不同,弟弟無緣同行這次旅程,而我也只能同行德國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夫妻兩人甜蜜逍遙的時光了(笑)。由於考量到旅行的機動性還有行李,再加上大家對德國開車的好評不斷,在德國這一段就選擇了租車,於是旅行第一階段的德奧法自駕就這麼成行了。至於在瑞典、芬蘭、愛沙尼亞由於是停留大城市為主,就利用大眾交通工具完成。現在正坐在宿舍內回想著這十來天的旅程,在分別之前和家人旅行感覺真的很不一樣,第一次在異國寫部落格,雖然用的是同一台電腦,卻也大不相同。這次的遊記由於天數很多,加上很多攻略網路上都有資料了,因此這次的自駕旅行,就挑些自己特別喜歡、特別有感受的部分寫寫吧!

 

文章標籤

andyhu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