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journey starts here.
〉現在位置|新加坡 Singapore
〉旅行亞洲|台灣 / 日本 / 中國大陸 / 香港 / 澳門 / 新加坡 / 馬來西亞
〉旅行歐洲|德國 / 法國 / 奧地利 / 英國 / 波蘭 / 愛爾蘭 / 直布羅陀 / 西班牙 / 荷蘭 / 立陶宛 / 拉脫維亞
〉攝影紀錄|交通 / 鐵道 / 捷運

1512132917106

感謝有你們的陪伴  台灣 金門  2017.12.01

 


續前篇:|金門|前線島嶼的迷彩記憶 (上)

2017年的九月到十二月,我在離島前線的金門服役。服役期間無法像觀光客帶著相機,輕鬆踏過金門的土地,而手機鏡頭呈現出來的效果又差的可以,但那些美好的瞬間總是要記得的。這兩集共二十張照片,代表著那年秋天在金門的二十個故事,希望在往後的日子裡,可以讓我偶爾回憶起那段走出青澀的年華。

文章標籤

andyhu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LRM_EXPORT_20171106_174358

台灣 金門  2017.10.29

 


對於金門最初的印象是什麼?我忘了。從小我們的地理課本就寫著,台灣地區包括台、澎、金、馬,面積三萬六千平方公里,金馬兩縣孤懸中國大陸東南沿海。我生長在「精省」的時代,要不然可能還知道金門隸屬福建省,而不是台灣省。還有,國語課本曾經有一課以風獅爺為主題,傳說中披著紅袍的獅神,可以保護居民,抵禦島上寒冷的北風。除此之外還有高粱酒。還有貢糖。還有金馬獎。

對了,就是金馬獎。當年兩岸仍在對峙、交通通訊仍不發達的年代,當兵抽到金馬獎就意味著與家人長久分離、前往未知前線的恐懼。但曾幾何時,隨著世紀轉換,兵役制度改變、金馬大量撤軍、兩岸關係和緩,海峽上的交通也頻繁起來了,今日抽到金馬獎的機會大大減少,新訓抽籤時也少見當年以淚洗面的場景。政府推動募兵制之後,四個月役期的役男原本也不再有金馬獎的籤。不過,因政策改變的關係,在新訓期間發現居然有自願前往外島受訓的名額,我也幸運的有機會踏上海峽對岸,那座反共戰爭中號稱不沈戰艦的島嶼金門。

文章標籤

andyhu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26760770691_e110f680c7_o

里茲大學是英國的紅磚大學之一,標誌是Brotherton Library的鐘塔      英國里茲 2016.02.12

 


大學畢業了。在當兵前的暑假,整理電腦裡面的學校資料時,發現了去年暑假、從英國的里茲大學交換回國後、交給學校國際事務處的心得報告。打開一看,2015-16整年在里茲的求學回憶(還有心酸血淚)頓時湧上心頭。回國一年,忙碌於大四的課業以及實習,又申請了研究所,多了一些些人生經驗,對交換學生的看法、以及這一整年的收穫,又是不太一樣的體會了。想到既然歐洲系列寫了那麼多環歐遊記,不然就基於這篇心得報告改寫一點點,來寫一篇關於一些交換學生的想法、里茲大學的介紹、以及在英國里茲的生活心得吧!不然好像大家都覺得交換學生都只有在玩XDDD(無誤)。

寫遊記的時候,回去看了一遍交換期間拍的照片,又和在里茲認識的朋友聊天,發現回國的這一年內,好多東西都變了。脫歐公投過關、英鎊大貶、地方選舉、首相換人、脫歐後續風風雨雨,一磅硬幣和五磅紙鈔都換了新版,交換期間住的第一棟宿舍Oxley Residence聽說要拆了,當年的室友好幾位都畢業了,學校裡面又多了幾個新工地,整年一直在裝修的Institue of Transport Studies Building和Edward Boyle Library重新開放,學校旁邊的珍奶店關門了,市區好像還開了一間很大間的高級購物中心Victoria Gate。雖然很多東西變了,但是交換學生的核心價值,還有那些好的、壞的的回憶是不會變的。只是,越寫下去就回想到越多當時的事,也偶爾會想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善用這一年?對於某些事,如果當時用不一樣的心態、不一樣的做法,會不會比較好?總之,文長慎入,希望可以幫助到需要的人。

文章標籤

andyhu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IMG_7995

里加最著名的黑頭屋以及大教堂   里加 2016.05.31 

 


拉脫維亞的首府里加(Riga),人口一百萬出頭,是三小國地區的最大城市,也是波羅的海地區最重要的科學、文化、社會、藝術、商業和教育中心。歷史上,拉脫維亞立國的時間不長,也一直沒有以拉脫維亞為名的國家,直到沙俄倒台後的1918年,波羅的海三小國獨立,拉脫維亞才第一次以國名正式出現在歐洲歷史的舞台。雖然如此,里加作為波羅的海東岸最重要的商業貿易城市,擁有源遠流長的歷史,周邊列強對這片土地爭奪得你死我活也是東歐歷史的重心之一。

2015-16年,我在英國北部河谷區的中心城市里茲交換,弟弟則來到里加的拉脫維亞大學。兩座城市的中文譯名都以「里」開頭,兩座城市的緯度也差不多(里加稍北),但位置一東一西,一個孤懸在北海上的不列顛島,一個在遙遠的波羅的海東岸,Ryanair有直飛兩座城市,兩個半小時的航程在歐洲說短倒也不短。在2月中,弟弟先來里茲找我,等到下學期結束的五月底,我才開始波羅的海三小國之旅,為的就是躲避三小國寒冷的冬天。比起常見的三小國首都之旅,由於在拉脫維亞有地陪,因此自然要在拉脫維亞停留多些。5/28先從曼徹斯特飛里加,以里加為中心,往南到立陶宛兩天,再回到拉脫維亞待上整整五天,除了在里加市區之外,還要前往拉脫維亞西部的庫爾澤姆(Kurzeme)地區公路旅行、以及里加東北方的國家公園小鎮錫古爾達看古堡和森林。在里加的兩天裡,就放慢腳步,逛逛舊城、逛逛有名的新藝術區、吃吃拉脫維亞的名菜(還是餃子)、看看弟弟的交換學校、還要去一些觀光客不常拜訪的區域。

文章標籤

andyhu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7537

初夏的花團錦簇 湖中的紅磚古堡      特拉凱 2016.05.30

 


如果說維爾紐斯是一座綠蔭與教堂的城,她近郊的特拉凱(Trakai),就是湖泊與森林之城。這座位於維爾紐斯以西28公里湖泊區的小鎮,是立陶宛重要的歷史中心。在1569年盧布林條約簽署、立陶宛和波蘭合併成波蘭立陶宛聯邦之前的幾個世紀,特拉凱一直是立陶宛大公國的政治與行政中心。雖然今日的特拉凱更像是一座湖畔風光明媚的小鎮,由於她在立陶宛歷史上的重要性、以及離維爾紐斯近在咫尺的距離,特拉凱成為立陶宛最重要的觀光景點之一。2016年5月底,前一天從拉脫維亞首府里加南下立陶宛維爾紐斯,流連於歐洲最大的古城之後,隔日一早就從維爾紐斯的巴士站搭車前往特拉凱,短短半小時的車程,車子就從維爾紐斯的大街,進入了風景單一卻清麗脫俗的立陶宛鄉下。

從特拉凱的巴士站下車後,前往湖泊中心地帶的紅磚城堡,還需要步行一小段路,穿過特拉凱的城鎮中心,伴隨著沿途蓊鬱的森林和偶爾可瞥見的湖光。這座小鎮住著的,是一支極為少數的民族,卡萊特人(Karaites)。14世紀末年,立陶宛大公Vytautas遠征金帳汗國,便從黑海畔的克里米亞半島,帶回了這支說著突厥語、信仰著猶太教分支的民族,並主要將他們安置在特拉凱。經過接下來數百年立陶宛政權的紛紛擾擾、波蘭文化的薰陶、17世紀的大屠殺以及瘟疫,Karaites的人數大幅減少,許多家族遠赴他鄉或被同化。現今特拉凱雖然依舊是Karaites的主要聚集地,卻也只剩下不到百位的人口,繼續在此從事農耕與手工藝的生活。為了凸顯這隻少數民族的重要性,在鎮上的博物館,甚至在特拉凱城堡內,都有一個房間專門展示Karaites人的歷史和生活。在特拉凱的小巧美麗的街道兩旁,只要是正門不開在路邊、面向馬路側又開有三扇窗戶(分別獻給上帝、大公和自己)的屋子,非常有可能就是這支Karaites人的居所。

文章標籤

andyhu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