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I-Films-IMG-A177CB14-AE4A-460B-81F1-BD8A4C8760E4.JPG

春雨 南竿島  2019.04.13

 


南竿島總是對我們投以陰雨的回報。

馬祖之行三進三出南竿島,從東引過境前往東莒冷冽的細雨、東莒回到南竿的暴雨、還有在馬祖最後一日的終日陰雨,雨是我對南竿的印象。或許是這樣綿綿不絕的雨吧,將南竿的行程安排在馬祖之行的尾聲,總覺得是不是本質上的失誤,畢竟南竿既沒有東引遼闊的蒼茫,沒有東莒遺世獨立的憂愁,甚至雨中的聚落和小徑,也沒有北竿島的緩慢雋永。但陰雨的季節帶來的情緒,瀰漫在小島四處,卻是種獨特的情懷:晦暗坑道裡滴答的水聲、山嵐繚繞的聚落、冷天裡熱騰騰的鼎邊糊與馬祖漢堡,交織成前線島嶼上,那得來不易、樸實簡單卻暖心的日子。

matsu.001

南竿是馬祖的交通、政經和軍事中心,論面積與人口,也是列島中的首位。從東引搭乘臺馬輪前往南竿,抵達港口之前在船首看著福澳港開闊的海灣,山頭上大大的「枕戈待旦」,氣勢無比遼闊。

RNI-Films-IMG-A8D34E80-2EBA-4B4E-8736-65BB1BC15619.JPG

過境南竿、前往東莒,只在福澳港冷清的碼頭邊短短停留了一個半小時。直到十一日從東莒返回南竿,我們才得以好好看看南竿的容顏,然而南竿卻以一場暴雨迎客。在港邊的旅館內躲雨,直到陣雨稍歇才出門到八八坑道、馬祖酒廠以及鄰近的牛角聚落晃晃。依山傍海的牛角山城,在雨後顯得堅毅樸實。

RNI-Films-IMG-A946564E-45B5-41EA-A463-52218F5097B0.JPG

鎮守澳口的廟宇。

RNI-Films-IMG-CEB8D57D-83C1-472E-9635-2084713E296D.JPG

遠眺北竿。背景裡陰雨的海面,是未來南北竿跨海大橋的預定地。

RNI-Films-IMG-63C4C3D2-B411-4308-8455-E1EE9AAD8CD2.JPG

春雨山城。

RNI-Films-IMG-DDE3C851-E54A-4098-B98A-F358152E2725.JPG

 

在馬祖旅行的終日,我們按照前一天北竿的旅行模式,由福澳港的旅店出發,利用公車環遊南竿一周。

RNI-Films-IMG-3CE00C39-DDB7-4708-B8CF-FEE3333E7633.JPG

在陰雨溼冷的日子裡,品嚐馬祖的道地小吃,似乎開啟一日行程的最佳方法,於是我們搭著公車輕鬆的翻越福澳嶺,來到了介壽村。介壽村舊稱山隴,自民國六十年代之後連江縣政府的進駐,逐漸發展成馬祖最大的聚落。聚落裡的「獅子市場」是南竿唯一的傳統市場,除了販賣許多新鮮捕撈的漁獲與蔬菜,也是馬祖傳統小吃的大本營。

RNI-Films-IMG-421C0AD7-E39A-460E-A51E-BE176FEB01B9.JPG

來到介壽獅子市場的終極目標,是在市場二樓不起眼的小攤所販售的鼎邊糊。鼎邊糊是福州的傳統小吃,和基隆廟口馳名的鼎邊銼有點類似,作法是將米磨成漿、用鐵鼎煎煮後,倒入大骨和蛤蜊熬煮的湯頭,再放入魚肉與蔬菜而成一碗海味鮮濃的小品。在市場二樓的小店,每天供應著美味限量的鼎邊糊,由於到市場的時間已不算早,我們剛好趕上當天倒數幾碗鼎邊糊。儘管白色的湯頭看似清淡,但卻有著濃郁的海潮鮮味。寒冷的天裡來一碗熱呼呼的鼎邊糊,大概是人們求之不得的享受之一。就像在金門島休時,一定要去吃一碗熱騰騰的廣東粥一般,儘管是簡單的料理,卻有著溫暖人心的作用。

RNI-Films-IMG-D07F9170-EEE2-4491-A01C-B72C76E4B56C.JPG

吃飽喝足,到海邊吹吹風,還在等公車時,突然就下起了傾盆大雨。直到上了山線公車,從介壽村前往北海坑道的一路上都在下著大雨。隔著車窗,大雨滂沱的海岸線顯得更加神秘而蕭瑟。

RNI-Films-IMG-93179614-AD9A-45AA-970C-E90BF9AF9F5B.JPG

在遊客中心的站牌下車,徒步來到北海坑道,開始一日沿著南竿南部海岸線的軍事據點之旅。民國五十年代,由於馬祖地區的戰備需求,國軍啟動了「北海計畫」,在南竿、北竿、東引、西莒四島開挖可以停靠小艇的地下碼頭和坑道系統。除了西莒島的坑道因地質問題挖掘失敗,剩下的三座坑道中,東引遊客中心和北竿午沙港旁的坑道在幾年前都陸續因落石而封閉至今,僅存規模最大的南竿北海坑道依舊開放。

RNI-Films-IMG-5746C49D-2777-42AA-B378-E5D6337EA641.JPG

比起兩年前拜訪的金門翟山坑道,南竿北海坑道的建築時間晚了個幾年,但規模稍大,全長640公尺水道成「井」字型交錯,可以停靠百餘艘小艇。雖然沿著水道旁都築有步行通道,但步道逢漲潮時會被海水淹沒,因此坑道也只有在退潮之時才能開放。貫穿花崗岩壁的坑道,當年可是動員大量軍力晝夜不停施工,用人力開鑿爆破,歷時超過兩年才完成,至今走在坑道內,滴水聲迴盪,暗沈的水面倒映著赤裸的岩壁,雖然平靜入鏡,也足以讓人體會當年戰時之艱困辛勞與驚心動魄。

RNI-Films-IMG-58FBD108-3FE2-4A54-8116-C3DE8CCEED76.JPG

RNI-Films-IMG-1DA7345C-B930-445A-B1B7-1F0B869C14AB.JPG

在南竿停留的日子中總共拜訪了兩次北海坑道。一趟步行在狹小的走道,讚嘆於鬼斧神工的戰爭遺跡,另一趟便是兩晚前,乘著搖櫓船觀看藍眼淚。這趟夜間搖櫓追淚,是近年來北海坑道最熱門的行程。從坑道入口的碼頭出發時,每位乘客會獲得一隻小槳,當搖櫓船駛入黑暗中,小槳頻繁拍打水面造成的波動便會刺激渦鞭毛藻發光。此趟馬祖之行,自從東引的夜晚東北季風南下開始,天氣就逐漸變差,由於水溫、浪潮與天氣都不適合,一路上都與藍眼淚無緣,只有在北海坑道內相對封閉的水域,才觀賞到藍眼淚。和想像中大片螢光藍色不同,拿著小槳拍打著水面,一閃一閃的倒不是藍光,而是如繁星閃爍般的白色閃光。

RNI-Films-IMG-BB85B04E-1B83-4C2C-B68C-2BC14DEA9DC8.JPG

北海坑道的入口對面,依著陰雨海岸邊的隧道,便是大漢據點。

RNI-Films-IMG-BB6B3685-8A35-4AFA-AF42-FB7ECB69A2FB.JPG

大漢據點建於1975年,在物資貧乏的當年也是國軍以炸藥和人力徒手費時超過一年而建成。由於位處鐵板和梅石兩座灣澳之間,是控制南竿南面海岸最重要的據點之一,更和幾天前在東莒島參訪過的大砲連,一同構成莒光水道的守備。據說在天氣晴朗之時,據點上方可以遠眺莒光島,但在大雨滂沱的早晨,陰雨無情,由斑駁的射口眺望出去只有灰濛的海天,空曠的海面、低沈的天空、嗚鳴的浪濤,一副孤傲的前線離島風景。

RNI-Films-IMG-9B61692A-8D77-4BC5-AD43-B7D12B4351EA.JPG

RNI-Films-IMG-673A31BF-4DA3-4B1E-B316-79BD4B8D86B9.JPG

大漢據點在民國九十年代卸下守備任務,委託風景區管理處營運後,坑道重新整修、黑漆的坑道裡也都加上了燈條,原本的中山室、庫房等部隊起居的空間也都重新翻修。人去樓空的堡壘淡去了軍事化的色彩,但坑道兩旁鑿斧斑斑讓人不難想像當年前線戍守的艱辛。倒是陣地旁牆上的槍砲諸元和敵艦識別,依舊保留了下來,戰爭年代的記憶,就這樣忽遠忽近的繚繞在潮濕漆黑的坑道內。

RNI-Films-IMG-37C1F674-2E8E-4689-9159-ED4D0D32E528.JPG

RNI-Films-IMG-52D39739-4CE4-4E5F-A222-476B77A7ACBD.JPG

 

從大漢據點翻過一座小山,就來到舊稱「鐵板」的仁愛村。「鐵板」知名的由來,在於三面環山的村落中面海的那面,在退潮之時會露出岸邊的大片砂岩,在陽光和淺水的照射下便會有如鐵板一般閃閃發光。在早期,仁愛村曾經是馬祖的一大村落,有著市場,更是縣政府的所在地。但在政經中心搬遷至今日的介壽、前線島嶼大量裁軍之後,面海的村落又恢復寧靜。在雨中走進村落,正好接近中午時分,根據網路上的資料,村子裡面有不少馬祖知名小吃,最出名的便是「虫弟餅」。這是一種類似台灣本島可見的「蚵嗲」的小吃,在麵皮裡加入雞蛋、高麗菜、肉絲,再炸至外皮酥脆而成。然而,陰雨中的村落不見人影,沿著階梯大街的商家也都在淡季未營業。雨中小村的情懷,就有如細雨綿綿般,淡淡的惆悵不見盡頭。

RNI-Films-IMG-76B5FACF-8461-463C-8DF7-A7E0C2B8E13C.JPG

從仁愛村前的沙灘穿過兩棲營區之後,道路頓時變得綠意盎然,也就進入了連通仁愛和津沙的津仁步道。在早年軍隊建設南竿島上的戰備設施時,為了節約資源,便將有限的建材原料用來鋪設成兩條細長、符合戰車輪胎寬度的車道。這種車轍道景色不只在馬祖可見到,在大金門以及烈嶼,都有著這種如軌道蜿蜒在林間般的車轍道。在資源逐漸富足的年代裡,島上的車轍道幾乎都已改建成完整的水泥鋪面,但在南竿西南角,仁愛到津沙與津沙到馬港之間,早年的車轍道依舊大致上保留下來,以步道的身分繼續守護著小島。

RNI-Films-IMG-9AA3A8F0-7486-44D4-9242-BBE2968470D6.JPG

過了兩棲營區不久,左側山壁下方便浮現出一顆獨立岩礁,也就是鐵堡。由於這座礁岩的位置絕佳、地形險要,守衛著仁愛村海灘的入口,國軍便將礁岩內部鑿空,興築防禦工事與堡壘,由兩棲蛙人部隊駐守,用以監控海面、預防水鬼摸哨。

RNI-Films-IMG-3BF9EF33-438D-46B3-8DD4-03EF81748BDA.JPG

在礁岩裡頭建築的堡壘十分狹小,雖然寢室、廁所、廚房、射口、砲台一應俱全,但空間十分侷促潮濕。和其他坑道據點不同的是,由於鐵堡的位置偏僻,因此當年還配置著馬祖唯一有軍階的軍犬協防。在堡壘內部透過狹小的射口,不遠出可以看到鐵板聚落以及沙灘,實在很難想像在這幽閉潮濕的空間內度過那度日如年的前線日子。

RNI-Films-IMG-F5030381-A390-41C1-AC58-AEBBBD9A8ACB.JPG

RNI-Films-IMG-6BDFEE3D-331B-4437-9A8C-309E734A5727.JPG

繼續沿著車轍道步行,肚子也餓了,便把早上從介壽市場打包的飯糰拿出來享用。雖然飯糰早已冷掉,但滋味依舊不差,在陰雨的天裡,漫步在細雨中的海岸線,小小的飯糰也是一種幸福。

RNI-Films-IMG-BCF759D7-C031-45D4-9744-D0CD0CAC058A.JPG

 

步行到了車轍道的終點,雲台山下的津沙聚落。

RNI-Films-IMG-1961817E-45E9-4507-82D0-FB9403A2C339.JPG

津沙聚落位在南竿島西南角的灣澳內,由於澳口沙灘的砂質有如金砂般細緻,故得名金沙,後來再逐漸改寫作「津沙」。津沙是南竿最接近福建沿海的聚落,清朝末年因地緣因素的關係,來自福建沿海的長樂、連江、琅岐等地居民陸續移入,人丁興旺,居民不只以捕魚維生,更從事著釀酒、藥鋪、商號、煙館等行業,商業繁忙一度成為南竿島上的第二大村。

RNI-Films-IMG-436EA5CA-719C-4A70-A9A2-9EA11B21BA5C.JPG

津沙聚落是馬祖閩東建築保存最完整的四大聚落之一。但和大埔遺世而獨立,福正平曠而孤寂,芹壁溫潤而婉約不同的是,在陰雨的季節來到三面環山的津沙,蕭瑟而情緒的氛圍滿點。沿著小巷雜亂的電線、傾放的木板、在寒風中搖曳的燈籠、房舍窗台前那盆在雨中濕潤的葉,舉目所見比起其他聚落似乎更加有生命力一些。即使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杳無行人,但每一個轉彎,好似都有更多的故事。

RNI-Films-IMG-A1E7549B-246C-47FB-B74E-CAE3823B259E.JPG

RNI-Films-IMG-89791A26-4503-445E-AD46-25E9DE47B5C6.JPG

走過了聚落的小巷,在雨中凝結的時空不見當年繁忙的商業盛況。和這幾天走過的許多馬祖村落一樣,在早年依賴的漁業資源枯竭,居民大量外流後,民國九十年代以降的裁軍政策更讓島嶼曾經的經濟支柱瓦解。聚落曾經衰敗、成為空城,直到近年來蓬勃的觀光以及政府鄉親投入的社區營造計畫,才再度讓褪去色彩的老聚落重現生機。古樸的建築傳達著悠遠時空的呼喚,那是曾幾何時已逝去、早年馬祖生活的況味。

RNI-Films-IMG-6EA7917C-946B-436D-959C-96E50CC5EC85.JPG

在聚落的西邊有條小徑蜿蜒而上,通往倚著山壁建造、錯落有致的小山城。山城的建築物大都已經毀棄,石牆傾圮、藤蔓攀爬整座牆面,但依稀可以感受當年繁華。

RNI-Films-IMG-0B7E5988-6367-4BE9-B405-3E77B523F10A.JPG

眺望著山谷間的聚落,綿延不盡的細雨洗淨了小村的鉛華。

RNI-Films-IMG-5A98DF04-6741-40CA-8AE1-069CC0819DA9.JPG

 

四點從津沙搭公車來到馬港,看到了矗立在廣場的馬祖劍碑,象徵著馬祖旅行也即將告一段落了。

RNI-Films-IMG-07CEC9DD-59A9-4507-BB44-6EC5CFC16C23.JPG

位在南竿西岸的馬港又名馬祖村,在過去福澳港尚未闢建之時,是馬祖出入台灣的門戶,也是國軍運補的重地,商業繁榮一時,是南竿西部最大的村落。雖然福澳港啟用之後退去了馬祖聯外運輸的重任,馬港現今仍是南竿的信仰中心,沙灘旁便是香火鼎盛、歷史悠久的馬港天后宮,鄰近的山頭上媽祖神像矗立,守衛著這座閩江口的不沈戰艦。

RNI-Films-IMG-C0ECCD80-F719-471A-82DB-05E0CBAA48F8.JPG

馬港街頭淡淡的蕭瑟,讓我很難不想起在金門的日子裡,時常流連的山外大街。不管是街頭的店舖大都拉下鐵門,沿街服務阿兵哥的特產店、租書店、軍用品補給站,久久一次經過的軍人,空氣中那淡淡的緊促,還有蕭瑟卻隱隱約約縈繞的當年繁華,都好像似曾相似。

RNI-Films-IMG-1EDAEFFB-3FB0-4517-BC67-BC19B088B107.JPG

來到馬港,除了轉公車之外,便是要來一嚐傳說中的「馬祖漢堡」。所謂的馬祖漢堡,是利用明朝抗倭將軍戚繼光所發明、名為「繼光餅」的烤餅,製作而成的漢堡:烤的酥脆的繼光餅,夾上蔥蛋、肉排,小巧卻令人滿足。此時小雨暫歇,空氣清新,我們一人一個繼光餅,走過馬港蕭瑟的大街,完美的結束馬祖的這一回合。

RNI-Films-IMG-1A368ECB-22F6-4735-A4D3-C142EB636DC0.JPG

 

由馬港乘海線公車回到旅店、旅館主人將我們接駁至機場,傍晚六點多的飛機由南竿飛往台北。

RNI-Films-IMG-8BE527AD-542E-4E16-863E-3867E0069AC7.JPG

兩年多前那個冬日的早晨,在金門太武山下,我也是這樣踏上機坪,搭著立榮的螺旋槳飛機,離開了海峽前線。當時默默地許下心願,希望多年以後能再踏上海峽西岸已知或未知的前線島嶼。兩年後當我再度橫跨海峽、登島,探索據點與坑道、俯瞰世界盡頭般的海、走過曠野裡延伸的小徑、流連於古老的民居之間,那些視網膜捕捉、只有前線離島才擁有的獨特色彩,伴隨著令人嚮往的孤獨,又再一次的征服了我。

2020年9月的新加坡,在馬祖列島之行一年多後完成這系列的遊記。疫情時代的旅遊禁令依舊存在,北方小島的情懷,卻不斷透過這些照片由近而遠的傳來。就像佈滿軌條砦的海灘,那不斷沖刷的海浪般。儘管在新加坡靠近港口的住家每天晚上都吹著來自赤道涼爽的海風,但我依舊眷戀在北緯二十五度那春寒料峭的島嶼上,吹著冷風的日子。好想再跟你們一起旅行。R和M,謝謝你們的陪伴。

 

 

(系列完)

 

 


> 旅行日期:2019.04.10 - 2019.04.13

> 台灣前往馬祖:台灣前往馬祖可以選擇飛機或船班。

。飛機:馬祖有南竿與北竿兩座航空站,由立榮航空值飛松山=南竿、松山=北竿與台中=南竿三條航線,飛行時間約50分鐘,班次請上立榮航空官網查詢。需注意在春季,由於濃霧影響機場能見度,航班時常停飛。

。船班:台馬之星航班一律由基隆港發出,會有「先東引後南竿」、「先南竿後東引」兩種航報隔日交替運行,均在晚間十點由基隆發出,隔日清晨抵達馬祖。台馬之星設有不同等級的各式臥艙,單人床上下舖艙位單程票價為$1050/人(2019年中)。由台灣前往馬祖由於是夜航,可以節省一晚住宿費,但由馬祖返回台灣是白天運行的船班,較不推薦。若遇台馬之星歲修時,會由台馬輪替駛。部分日期會有軍方承租的合富輪行駛。

> 馬祖島際交通:馬祖島際的船班以南竿福澳港為中心,向各島發散。

。南竿=北竿:船班頻繁,約一小時一班船,航行時間約15分鐘,票價$160。

。南竿=東西莒:一天三班船,大約是早上7點、11點與下午2點由南竿發出,經由莒光鄉兩島後再原船返回南竿。單數月的船班先停靠西莒、再停靠東莒。雙數月則反之。票價$200,航行時間約50分鐘。東、西莒之間另有每日四往返的交通船,航行時間為10分鐘,票價$80。

。南竿=東引:主要為基隆=馬祖之間的台馬之星,每日早上在東引與南竿之間的航段,並搭配另一方向的台馬輪短途接駁。原則上每日每方向會各有一班船,惟停靠東引的時間均為早上,因此在東引必須過上一夜。由東引至南竿航行時間約2小時,票價$350,由於航行時間較久,因此由基隆直接搭乘「先東後馬」的台馬之星,在東引停留一日,再繼續前往南竿和其他島嶼的行程會是比較順暢的交通方式。

> 南竿旅行指南:南竿島上的主要交通方式可分為機車與公車。雖然南竿島面積較大,但和馬祖各島相似,島上各個景點相距不算太遠,騎乘機車大約都十分鐘內的距離。預定民宿時通常也可以一併向民宿預定機車,許多民宿也有住宿、機車加上碼頭接送的套裝方案。由於南竿島上山多地勢陡峭,彎陡坡多,因此騎乘機車務必小心安全。而南竿島上的公車系統以西邊的馬港和南邊縣政府所在的介壽為兩端點,雙向對開,大致上可分成行駛中央大道/山線公路、經由島南梅石、仁愛、津沙的「山線」,以及行駛海濱大道/海線公路、經由島北福澳、清水的「海線」。每班車行經的村落略有不同,有些固定班次會繞駛部分聚落,時刻表並無規律,比起北竿的公車系統更為複雜,搭乘前需要參考好時刻表才能將公車路網的效益發揮至極致。中午時間公車班距有較大空檔,在聚落間移動若搭配計程車或是步行一起使用較為方便。最新時刻表請參考 https://www.ematsu.com/traffic/bus

arrow
arrow

    andyhu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