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649 (3)

台灣 台東 2017.12.22

 


記得小時候那種開著車窗、沒有冷氣、只有電扇、有著深藍色外觀的普通車嗎?

21世紀是鐵道科技的新時代。嶄新的列車有著酷炫的外型,更高的運轉速度,密封的車廂內循環著冷氣,窗外的風景快速的消逝,台北到高雄的旅行時間縮短至一個半小時,一天內搭火車環島也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曾幾何時,過去那些柴油車頭牽引、開著窗戶、吹著電風扇、乘載無數人的青春回憶的藍色車廂,由於速度較慢、體驗不如新車舒適,逐漸退出客運的舞台。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他們的存在範圍已經僅剩南迴鐵路枋寮到台東的路段。這個南方以南、台灣本島最遙遠之一的角落,單線鐵路穿山越嶺、依山傍海,卸下繁重任務的藍皮車廂,在此度過暮年,成為站站停靠的普通車服務沿途小站的居民。這班車如今有許多的名字:普通車、普快車、藍皮列車、南迴普通、藍皮,也有直接以車次3671/3672稱呼的,甚至在鐵道旅遊方興未艾的今日,台鐵還計畫將它命名為「藍皮解憂號」,這個充滿懷舊氣息與觀光意味濃厚的稱號。但對我來說,它就是那班帶我看山看海,在獨自旅行的時刻,在忙碌的工作人生裡、都能一直存留在腦海裡反覆播放的回憶與感動。

RNI-Films-IMG-E8CD1779-7B12-4880-B162-DD492E9991D5

DSCI0690.JPG

歷代的南迴線普通車、也曾有過以白鐵仔和藍寶寶運行的紀錄。初次搭乘的2009年,就已經更換成藍皮普通車的編組。當時普通車尚有一天兩個往返,還偶爾有小巧可愛的R20機車頭牽引著兩節車廂的短編組。2011年改點時,其中一往復改成冷氣復興號編組的區間車,藍皮車運行的班次,就僅存中午由枋寮開往台東的3671次、以及傍晚從台東開往枋寮的3672次。對住在台北的我來說,要體會鈍行列車的魅力並不容易,但2017年的年末當完兵的冬季、以及2019年的梅雨季在台東打工換宿,總算有了機會慢慢的搭乘鈍行列車,傾聽舊時代的節奏,看山、看海去。

RNI-Films-IMG-96E78C38-0855-44E7-94DD-80FBF313AF9B

RNI-Films-IMG-11437703-FD62-45E0-9AD9-A9D78DE61A3E

從台東開往枋寮的3672次普通車,在多次改點之後,大約維持在下午四點左右,從台東站最遙遠的第三月台準時出發。

RNI-Films-IMG-07F941CD-67FE-4581-8D46-E01D6F72215F

RNI-Films-IMG-2507537F-69E2-4F47-976A-BC5A5C465C8F

RNI-Films-IMG-BF17511B-C88F-4B98-8608-EB78E8831193

開車前的十分鐘,三節深藍色的車廂會由當天台東站的值日生牽引至月台整備、換上當天運行的車頭。這些年來藍皮列車的魅力早已吸引許多懷舊的人們,甚至許多外國旅人也不遠而來。在假日時刻、滿載的列車很難讓人專注於眼前的風景,只有在平日的傍晚,居民與三三兩兩的遊人、空曠的車廂,才能突顯電扇咖噠的喧嘩、列車運轉的心跳聲,以及歲月的脈搏。

RNI-Films-IMG-70AB391C-5046-4D5F-A437-81519DC194F7

RNI-Films-IMG-CE383258-D6CD-4479-BBA5-4F8DF1D97A69

從台東站開出之後,列車奔馳在台東平原的田野,聖山都蘭則如守護神般昂然聳立於平原的盡頭。在知本之前的區間早已於2014年電氣化,幸虧只遮蔽列車一邊的電桿,阻擋不了平原吹來的海風與遼闊的視野。在雨季的南國,天闊雲低,空氣中瀰漫著潮濕混著青草的氣息,將手動的窗戶用力往上一抬,確認卡榫確實卡進斑駁略鏽的溝槽,雨後的微風立刻吹拂著乘客的容顏。

RNI-Films-IMG-F2457B5B-24E3-4FFA-94A0-52D1C7C5C4A7

過了知本之後,都蘭山逐漸遠去,列車與海就越來越近。到達太麻里前的路段,已經可以俯瞰太平洋的波濤。

RNI-Films-IMG-942454A4-A807-444F-8486-F4AE3A9AD434

RNI-Films-IMG-E23A82FE-ECB6-45E9-8222-247E354C73E3

RNI-Films-IMG-AC38E314-97F0-44A3-8A55-03DEF881E637

RNI-Films-IMG-187B6CC2-8E9D-4A5F-B32B-86D7A16547CD

其實,可以開窗的藍皮列車並不屬於我這輩人的時代記憶。畢竟我所生長的民國九十年代,台鐵已經邁入冷氣客車的天下,鐵灰色、藍條紋,來自南非與韓國的通勤電車才是我對慢行列車的主要印象。真要說到對開窗列車的記憶,只有小時候那些印象依稀的片段:幼稚園時代、開啟我對鐵道喜愛的內灣線普通車;民國九十四年前才存在的北部長途平快車;中學時代林口線曇花一現的藍寶寶;追逐火車最瘋狂的那幾年,北迴線最後的普通車、台東線奔馳在縱谷油菜花田的藍皮199次及200次,還有六年前隨著東線全面電氣化走入歷史的光華號。因此,搭乘藍皮列車與其說是懷舊,不如說是在翻閱回顧輕狂年少時代、追尋童年追火車的記憶、以及逝去的青春。

RNI-Films-IMG-82DCE4F0-ECDE-46BE-AA1B-A1BE9B0C2F29

RNI-Films-IMG-D517B012-B760-43D4-B185-0B3D30A24B11

RNI-Films-IMG-CBE8BF9B-8BE5-4D71-8065-8EDCD9D99DD5

平日傍晚由台東發出的列車,乘客十分稀少,可以隨意地變換座位、捕捉沿途流動的風景。

RNI-Films-IMG-25FCEDE8-4852-4902-9A19-003FFA3AD565

梅雨季裡的南國,雲霧繚繞於大山之上,忽近忽遠。對我來說,台灣鐵路之美,以南迴鐵路的車窗風景尤甚。中央山脈南端高聳的山峰、寬廣乾涸的河床、婆娑浩瀚的太平洋,只有在南方以南的南迴線找尋的到。儘管沿途許多荒廢的車站與人去樓空的站房,在平原的盡頭上顯得孤寂,但也為原始蒼莽的山河、增添了一道蕭瑟的調。

RNI-Films-IMG-C76EF8F4-95B7-4FAA-ACC9-173E6AE91679

隧道裡忽明忽暗的光影。震耳欲聾的回音。暫時麻痺的感官。彷彿靜止於1970年的時空。太麻里過後,高架橋與隧道開始交錯,而鈍行列車穿過隧道的巨大轟隆,是看見窗外萬頃碧波前必經的喧囂。自從2009年開春第一次搭上的南迴普快,不知不覺也過了十載,記得那年柴油車頭卯足全力衝刺,離開隧道的那一瞬間,窗外蔚藍廣袤的大海,視野一下子開闊了起來,興奮的我拿著相機在車廂四處走動、不甘錯過每一個值得紀錄的角度。十年後,我又在此搭上這班列車、閉上眼睛、我仔細聆聽車頭的怒吼以及列車運轉的回音,海風吹拂著臉頰,好似又回到了那純真的童年。

RNI-Films-IMG-F1806620-99D0-4D80-AA84-C1C59577DD4C

通過已廢棄的多良車站。遠方是電氣化工程所興築的新隧道。

RNI-Films-IMG-6B5E8032-F784-41FF-B889-DE7F420D715F

在連續隧道之間,鐵路最美的風景在瀧溪=大武這離海最近的路段。由於鐵路興建的晚,因此車窗風景是以俯瞰的角度看向下方的公路與遠方的大海。在居住在台東短暫的日子裡,這是我最陶醉的、屬於台東的藍。

RNI-Films-IMG-BFBF1A28-0675-41BE-A82F-1FEBD773672A

RNI-Films-IMG-FE9E3190-3D61-45C5-89A6-A0E5095B5C78

過了大武,列車就轉進山中。一旁已經可以看到電氣化工程所施作的電桿基座。或許此時此刻,抬頭可見的純淨山景,早已被電桿入侵而不復見了吧。

RNI-Films-IMG-4CC380B1-2AD5-47B9-A3E1-A086F440520B

傍晚的列車會在枋野站停靠許久。枋野並非一個客運站,但由於南迴線主要是單線運行、需要中途設置交會站場以提升路線容量,除此之外,由於地處冬季落山風強烈的屏東縣南部、號誌站也肩負著監控落山風強度的重任。小站很小、四線股道、貼著磁磚、沒有多餘裝飾的號誌站,就在山中孤獨而堅強的負起運輸安全的重任。由於傍晚的普通車是一日之中最後一班停靠的列車,也負責載送上下班的站員,列車來了、又緩緩駛離,山中繁忙的一天也即將告一段落。

RNI-Films-IMG-3D333C2A-0144-4FD8-BBCA-BACF919FD301

RNI-Films-IMG-7EC556AE-C498-428D-8602-CCD1A8DFEEF8

在小站停靠約二十多分鐘,時空彷彿靜止在山谷之間。直到快車駛離、普通車緩緩開始向前移動,揮別遺世獨立的小站。輕快的節奏、倏逝的風景,空隆空隆的,搭不膩呀。

鐵路在枋山之後,重回大海的懷抱,只是,眼前夕陽西下的海,換成的台灣海峽,不遠處可以看到貓鼻頭、小琉球、以及遠方依稀可以辨認的壽山。從東岸到西岸、短短的40分鐘,或許是在山間的枋野吸滿了新鮮空氣,景色變了,空氣似乎也變了。很少有機會在後山的台東待上兩個月,回到西部平原,似乎景色也和記憶中的不一樣了。雨後的南國,空氣特別清新。

RNI-Films-IMG-8843C552-A2F1-4C84-9AEE-202B5FAA6DB2

RNI-Films-IMG-91725AAF-8157-4199-BA84-0358C510E6D7

RNI-Films-IMG-2B95C242-B1E0-4255-A68E-DC2939CCC24B

RNI-Films-IMG-7DE014BD-25E5-4552-B05A-A8DECAC8C5E3

夜色降臨、列車減速、緩緩停靠在終點站枋寮。許多許多年以前,第一次來到枋寮、記得站前有家好吃的蔥油餅攤,山巒下寬闊的站場,對涉世未深的我來說,就有如世界盡頭。站南延伸出去的單線鐵路略顯寂寥、通向未知的旅程。那是多麼乾淨清爽的天空。

RNI-Films-IMG-769CD63B-BB85-4DAF-B94F-30FC764368B2

自十大建設以來、歷經四十年的鐵路電氣化工程終於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尾聲推進至枋寮,站場上架起了一根根白色的電桿,舊時四平八穩、貼有綠色小磁磚的月台被夷平、一旁已經搭建電氣化專用的巨大月台,柴油車頭、藍藍皮車廂,在暮色漸濃的傍晚、月台的燈光逐漸亮起的時分,好像在時代巨輪中略顯疲憊。

RNI-Films-IMG-2FD07C8A-FB3A-4B86-B9B8-1640AD7A610A

在寫作的同時,潮州至枋寮的電氣化工程早已完工,有如紅色閃電的普悠瑪列車駛近豐饒的南國平原。預計在這一兩年,枋寮到知本的路段也會接著完工啟用。每年都說要停駛的藍皮,在各方請命、鐵路旅遊風潮興盛的時代,被保留了下來,台鐵也宣布將會投入資源改善列車的服務、讓藍皮列車以「藍皮解憂號」之名繼續奔馳在南方以南的天空下。但儘管列車依舊,那些原汁原味、未經刻意保留的風景,大概在不久的將來,也要和那些承載美好的過往一樣,只能從照片裡追憶了吧。

 

在南國的冬季,夕發的藍皮列車又是全然一番不同的風景。下午四點的列車,會在柔和的冬陽中發車。

RNI-Films-IMG-F57338E6-2C2A-4972-8EA5-2D7EE224ABA6

2017年末的普通車、還有著舊時對號快車SP32700的編組、並排的座位、手動的拉門、車票也依舊是藍色底紋的樣式。短短幾年之間,一切都不一樣了。

IMG_0539

當年的電氣化工程尚未展開,車窗與海之間,沒有分隔,沒有界限,彷彿伸手出去、就唾手可得那屬於東海岸的湛藍海水。

RNI-Films-IMG-CEFF4925-AEC5-4FF1-B915-A1E4B5F1C0A9

在行經瀧溪到大武之間的沿海路段、剛好會遇上日落時分,東海岸的晚霞會點燃天空。粉紅色的晚霞映在藍色的車體之上、淡淡的,魔幻的,很不真實。

IMG_0645 (3)

IMG_0648 (1)

還記得那道晚霞吧。在三千公里外的南國。因為疫情的關係無法自由的回台灣,看看這些年來搭上藍皮列車的照片,腦海裡又浮現著那空隆空隆的節奏,不知不覺很是想念。

IMG_0686 (3)

 

(完)

 


> 普通車3671、3672車次最新時刻請參考台鐵局官網

> 到訪日期:2017/12/22、2018/01/02、2019/05/08、2019/06/23、2019/06/24

 

arrow
arrow

    andyhu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