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七彩繽紛的土生華人式房屋 加東區 坤成路 2015.01.24
加東區(Katong)在新加坡的觀光地圖上,光芒一直比不過市中心小印度、牛車水、甘榜格男這些傳統的民族文化區,在聖淘沙、濱海灣這些大型景點的映襯下,也往往不太被注意。不過座落在市區的東郊,作為文教區、住宅區的加東有著許多美麗的建築、寧靜幽雅的街道,十分適合在這裡漫步,探索新加坡的發展軌跡,之後來碗道地的叻沙(Laksa),享受最道地、最多元的新加坡。
新加坡旅行的第七天,禮拜六原本安排的便是下午到新加坡極東的烏敏島,但是不太確定早上要去哪裡走走。原本想去看看在加冷(Kallang)新落成的新加坡國家體育場,不過後來發現到加東區一條叫做坤成路(Koon Seng Road)的街道,立刻被照片上保存良好、七彩繽紛的土生華人房屋深深吸引。查了地圖,發現其實他的位置雖然離地鐵有段距離,但是從Fisher BnB附近的地鐵Lavender站外就有巴士直達,加上附近就是有名的328加東叻沙,心想,不如就到加東區體會土生華人社區的風情,然後再前往烏敏島探索原始風光。
從Lavender搭33路巴士,一路往加東區前進,不久右手邊可以看到龐大的新國家體育場,也是今年六月即將舉行的28屆東南亞運動會的開幕式地點。之後巴士就在加東區低矮的樓房、舒適的社區中前進,還經過一樣以美食聞名的舊機場美食中心,不久就到了坤成路的站牌。一下車,就可以看到四周的環境十分悠閒,而兩旁的街道,就如旅遊書上一樣的七彩繽紛。
這天早上的天氣十分晴朗、天空明亮,和前幾天下午烏雲密的天氣有著天壤之別,因此強烈建議,在新加坡如果要有好天氣拍照,一定要起個大早啊!
在歷史上,加東區原本是一片大型的椰子園,不過在20世紀初逐漸發展成為接受英文教育的中產階級聚集的區域。這些族群大致上指的就是土生華人(Peranakan)以及歐亞混血(Eurasians),因此在現存的建築上,這裏的建築物也以色彩繽紛、融合中西的土生華人式房屋最為盛行。
這裡指的土生華人(Peranakan),其實是新加坡文化的一大代表。所謂的土生華人,就是15世紀開始,華人和馬來人結婚所生下的後代,在建築藝術的表現上他們也融合的中國和馬來文化的色彩。這種讓人目光聚焦的土生華人房屋大致都興建於20世紀初,特色就在於它們大都是兩樓平房、外觀漆上各式明亮的色彩、裝飾豐富的門面、繁複的雕刻花紋還有陶瓷磁磚。
雖然類似的建築物在新加坡可以說是到處都有,但是座落在以20世紀初住在加東區一帶的土生華人富商周如切(Chew Joo Chiat)為名的如切路(Joo Chiat Road)、和坤成路交叉口的這一排樓房,由於天際線毫無阻擋,房屋保存的又十分完整,房屋的色彩明亮、鮮豔又多彩,因此就成為土生華人房屋的代表。
紅、棕、綠、藍、黃、紫,坤成路可以說是新加坡最色彩繽紛的一條街了。雖然建築物的長度不長,但是每棟房舍的裝飾都十分繁複,如果來到加東區,一定要來坤成路看看,仔細欣賞土生華人文化的藝術表現,那些花紋、雕刻、窗櫺和屋簷的美感。
在坤成路的後面,還有一條小巷弄,也同樣有繽紛的城市色彩。走進巷弄的陰影,頓時涼快了起來。
藍天、白雲、紅瓦、黃牆。
其實這些房舍年代都不算太久遠,頂多是20世紀初的建築。但是新加坡政府在維護老建築上一向十分用心,在任何整修進行之時,都規定雖然內部格局可以自由更動,但是外觀一定要維持原貌。因此這些老建築從外觀來看都十分的精緻、色彩鮮豔,如果是一整條街的連棟建築,就更加美麗了。而在這樣的策略下,老建物被賦予新生,但外觀依舊飄揚著原味的色彩與精神,也找到自己的新歸屬。台灣這幾年也開始逐漸注意老房屋、老街的保存,也有一些成功的例子,雖然常常被批評整修後古意盡失或是商業味太重,但是相信這種外觀恢復原貌、而內部重獲新生,還是一種兼顧城市風景和實用需求最好的平衡。
看了時間,差不多可以吃個比較早的午餐,然後前往烏敏島。從坤成路要到328加東叻沙,其實兩者距離不遠。沿著如切路往下走到東海岸路,右轉就可以到達。而如切路一路走下來,也是充滿著各式的土生華人房屋,處處綠樹,一幅美麗的新加坡住宅區景色。
有名的328加東叻沙就在車輛行人熙來攘往的東海岸路上,雖然離最近的地鐵站有段距離,但從坤成路走過來一下就到。在加東區叻沙的大本營,328一共有兩間店,分別是東海岸路51號和218號,而這次來到的是51號,店內有冷氣,因此不用在大熱天下就能享受一碗美味叻沙。
店內的空間已經整修過,因此十分寬敞明亮。328的菜單很簡單,就只有叻沙、窩打(Otah)和椰漿飯(Nasi Lemak)三種,叻沙有大、中、小之分,而這次就先點份小的,4.5新幣,然後再點一份朋友推薦要試試看的Otah,1.2新幣,最後在配上一杯檸檬水消消暑。
叻沙其實是源自於馬來西亞的麵食,和其他新馬一帶的美食一樣受到不同的族群、文化、環境的影響,叻沙也發展成很多不同種的口味。而加東叻沙主要是咖哩、椰奶的口味。除了香濃的湯頭之外,裡面主要有的食材有蝦子、豆干、豆芽菜,還有叻沙常見的血蛤(一種比較腥的蛤蠣,聽旅店的男主人說叻沙常常有血蛤,味道很腥,不過328的可能是觀光客很多、有改良過,因此味道其實沒有特別重)。除了食材、湯頭不同之外,叻沙的吃法也各地皆異,有些會把米粉剪斷、有些是整條的下去煮。而328的米粉會剪斷,因此可以直接用湯匙吃,一口米粉混著各種食材、一口混有咖哩、椰香的濃郁湯頭,實在很美味很享受。
而旁邊這份用葉子包起來、是咖啡色的物體,就是所謂的窩打,Otah。窩打也是一種常見於新馬、印尼一帶的土生華人風格美食,是一種用魚漿、混入各種香料,再用包著葉子烘烤的料理,吃起來有點魚漿的腥味。聽說很多人不喜歡窩打的味道,主因就是因為他的魚腥味,不過在328的窩打卻一樣沒有想像的腥,應該也是有改良過的關係吧!雖然口感吃起來依舊十分的特別,有種濃濃的東南亞風情。而聽說窩打也有蝦或是魷魚的口味,不過最常見的還是用魚漿製成。
328的叻沙聲名遠播,就像鼎泰豐之於小籠包的感覺。而店內的牆上掛滿了各種新聞報導、圖片、還有各個名人的簽名,就可以一窺這家店的名氣了。其中居然還有來自英國的名廚Gorden Ramsey的照片。這應該是幾年前的一個叻沙店老闆對上米其林主廚的美食競賽。雖然很多人都說328比較算是觀光客才會去的店,真正好吃的叻沙應該在加東區的其他巷弄內,不過在328加東叻沙用餐的整體感受,還是十分棒的!叻沙的湯頭非常濃郁可口,吃起來每一口都是滿滿的料,因此還是十分推薦的美味叻沙!至於是其他在地人才知道的叻沙小店,就等待未來再去發掘囉~
吃了美味叻沙,就該進入下午的行程,前往烏敏島了。原本計畫走到最近的地鐵站,搭到淡濱尼之後,再轉29路巴士到樟宜村,不過利用新加坡陸路交通局超實用的App「My Transport」,很快就查到原來在附近就有巴士可以搭到淡濱尼。於是就坐上了10路巴士,穿過整個新加坡的東部,前往淡濱尼,結束了 2015年 #MySingapore 第七天早上在加東區體會土生華人文化的半日小旅行。
(續)
〉坤成路 Koon Seng Road
Koon Seng Road, Singapore
搭乘33路巴士,於Aft Koon Seng Rd站牌下車可抵
〉328加東叻沙 328Katong Laksa
51 East Coast Road, Singapore 428770
從坤成路口沿著如切路往南走,在東海岸路右轉可抵
或搭行駛於東海岸路的各路巴士,於Opp Roxy Sq或是Roxy Sq站牌下車可抵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