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大學(NTU)的陳振傳講堂 新加坡 2015.01.1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然真正認識新加坡是從大學裡面開始的,那來到新加坡當然要來看看當地的大學囉。
新加坡是個奉行精英教育的國家,教育是國家經濟發展和維持競爭力中被極為重視的一部分,也是培養、篩選出優秀人才的管道,因此整個制度設計就非常競爭(也非常、非常、非常的複雜)。基本上新加坡的教育是以英國為模板再進行變化,小學六年、中學四年、高中兩年、大學三年或四年。從小學開始,就有所謂的分流制度,從電影「小孩不笨」裡,所謂的EM1、EM2、EM3就可以略知一二。不過近年來小學的教育已經逐漸捨棄分流,而是依據母語、數學和科學的程度來分班。小學畢業後會有所謂的離校考試PSLE,會根據成績分發到中學,中學也是依照成績會有不同的課程選擇,畢業時要進行O Level 的考試。之後學生會依照自己的興趣和成績,分別進到相當於台灣高中的初級學院 (Junior College)或是比較像是高職或五專(但又不完全一樣)的理工學院(Polytechnic)。初級學院讀兩年,和台灣一樣分成文組和理組,畢業時要考A Level的考試,成績優秀才能進入大學。而若是對工程、商業等特定領域有濃厚興趣的學生,就會進去總共有五間的理工學院,理工學院要讀三年,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畢業後除了就業之外,成績夠好的學生也還可以進入大學。簡單來說,就是依照成績不斷、不斷地分流篩選。在這樣用成績評定學生的制度下,新加坡學生的壓力很大,許多家長很Kiasu(怕輸)的心態會把小孩送到補習班或是請家教,目的就是要把小孩拼命的往上推。就像小孩不笨裡頭Terry的媽媽一樣。
經過這樣嚴格複雜的制度篩選過後,只有極為少數的人可以進入大學。根據新加坡教育部的網站,總人口五百四十萬的新加坡目前只有六間大學,分別是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新加坡管理大學(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 SMU)、新加坡科技與設計大學(Singapo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 SUTD)、新加坡理工大學(Singapore Institue of Technology, SIT)還有新躍大學(SIM University)。其中前五所是自治大學,最後一個是私人的,主要提供成人或已進入職場的人進修。在這些大學當中,後面三所都是最近十年才有的,而歷史比較悠久,學術成就也享有比較高名氣的就是NUS、NTU和SMU了。因此這趟大學之旅,就來看看這三所大學吧。
〉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
新加坡的大學之旅第一站就從歷史最悠久的國大開始。從背包客棧所在的勞明達站出發,搭地鐵東西線要橫越市區,在波納維斯達站(EW21/CC22 Buona Vista)下車,還要轉搭95路巴士才會進到校園。由於新加坡大學的寒暑假和台灣不一樣(寒假是12月初到1月初,暑假是5月到8月左右),加上剛好是禮拜一早上的上學時間,等巴士、搭巴士的路上都會看到國大的學生在讀書、開筆電打資料,好認真啊。從波納維斯達上了95路巴士,經過國大醫院、肯特崗地鐵站,就進入國大校園的東側,由於國大校地很大,目的在隨意逛逛的我,看了地圖後就在靠近操場和行政大樓的Blk S12站牌下車。下車後,學生們就有如潮水退了般紛紛進入校舍不見了蹤影,巴士開走後,整條路上就剩下我一個觀光客默默的開始閒逛。
操場上,一個人都沒有。四周都靜悄悄的,只有偶爾幾輛車呼嘯而過,巴士再來一批學生後,不到幾秒又都不見了,想必都去唸書了。
正對操場的是行政大樓。今年歡慶110週年的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前身是成立於1905年的海峽殖民地與馬來亞聯邦醫學院,經過多次的改名、合併、重組,1980年和華人創立的南洋大學合併之後,才有現在的新加坡國立大學,簡稱國大。發展至今國大總共有16個學院,還有與許多歐美的知名大學,如耶魯和杜克大學合作成立的學院和研究機構。包括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現任總統陳慶炎、第二任總理吳作棟、還有多位內閣成員都是國大的校友。作為新加坡的指標大學,國大在亞洲、世界的排名都很高,2006年法人化之後,國大在校務、經費、延攬人才、國際化上也更有彈性空間,目前在2014/15的QS世界大學排名是22名,已經超越香港、東京,成為亞洲第一。相較來說,喊著國際化口號的台灣,最高學府台大在同份名單上排76名啊。
新加坡是花園城市,而作為綠地本來就會比較多的大學校園來說,國大更是綠蔭繁盛,根本就是公園了。走啊走啊,四周都是綠樹成蔭,綠草如茵,只有舒適一個詞可以形容。前方的Yusof Ishak House,是以新加坡的首任總統為名,裡面有討論空間、舞蹈室,算是學生活動中心。
國大裡面的主要道路算是一個橫躺的Y字形。右邊是肯特崗地鐵站,一橫是Lower Kent Ridge Road。只是來晃晃的我就先走了左邊下面的那條。走著走著就到了國大的總圖書館,也是唯一看到比較多學生的地方。
從圖書館繼續往下走,是藝術和社會科學學院。
這是藝術社科院的其中一座講堂。
原本要沿路走下去找找看頗負盛名的國大商學院,可是走了不小一段了一直沒找到,加上很多地方其實都是觀光客不應該亂跑的地方,因此就回頭往Y字的另一個短邊走。其實國大真的很大,加上位在山坡上上上下下的,每天走起來一定十分疲累,不過學生都有接駁巴士可以利用,每幾分鐘就會有巴士開往校園內不同的地方。
這棟頗具設計感的是國大博物館還有楊秀桃音樂院。後方的大樓則是國大在2011年完工開放的University Town,裡面有宿舍、生活設施,還有數個學院,提供優秀的學生結合跨學科、更緊密的社群以及海外機會。不難發現國大在校務規劃很有野心,不斷地和世界一流大學合作,建設最好的學習、住宿設施,也提供很多機會讓學生可以發展自己的潛能、栽培出最好的國際人才,也難怪在國大的世界排名會一直往前衝。
到了接近出口,可以看到對面拔地而起的三棟大樓,這也是國大的宿舍,Kent Vale Housing。
不久就來到了國大的校門口。很簡單的校門口只有一個國大標誌的立牌:一本打開的書、三個相扣的圓環還有英文縮寫。雖然簡單,但卻有著一流大學的驕傲與風範。
逛到這裡時間差不多了,由於中午和朋友們約好在南洋理工大學見面,因此就到馬路對側搭上183路巴士,前往金文泰地鐵站。
〉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
國大、南大兩個學府說遠不遠,說近不近。從國大出來搭巴士轉地鐵,到達文禮之後和朋友們會合,再轉搭179路巴士,經過文禮、先驅一帶裕廊西的住宅區,才來到一樣是位在山丘上、綠樹成蔭過之而無不及的南洋理工大學。巴士進入校園之後,就一路往山丘上開,沿途大部份是學生的宿舍和運動設施,當然還有滿滿的樹,在來南大之前朋友們就不斷說南大就像在森林裡面,真正到了這裡還真的就是如此。這個綠意盎然的南大校園,又被稱作雲南園,1993年校方請來日本的建築大師丹下健三來重新規劃校園時,保留了很多原始的地景,也留下了許多原本的樹木,因此儘管身在大學裡,卻彷彿森林公園一般舒適。
首先先來到朋友們在的化學工程系館。南大的建築物走的都是白色外牆的簡潔路線,大概就是所謂的「包浩斯建築」吧。南大的前身是華人創辦的南洋大學,1980年南洋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合併之後,隔年在南洋大學原址成立了新的南洋理工學院,1991年和國立教育學院合併之後,就成為南洋理工大學。2006年和國大一樣南大也獲得自治權,同樣的獲得校務營運的彈性。發展至今南大有12個學院,同時也有很多相關的研究機構。作為一個以工學院為發展的大學,南大的研究和辦學一樣十分優秀,在QS2014/15的世界排行中排名39,在辦學50年內的大學中還排行第一。
由於接近中午,就到了學生餐廳吃午餐。這是新加坡另一種有名的小吃,釀豆腐。雖然是叫做釀豆腐,但是其實有點像台灣的自助滷味,有各式各樣的料可以自由搭配,因此如果沒有夾豆腐,是沒有豆腐在裡面的。它的做法也有很多種,可以選擇比較重口味的用醬油炒、另外配白飯,或是直接拿來煮米粉湯。我選了米粉湯的作法,但是沒什麼味道啊!倒是用炒的比較好吃!
吃飽飯後由於朋友們還有報告要討論,因此稍微指引了一下路線後,就自己一個人逛逛。基本上南大的校地雖然很大,但是上課的地方滿集中的,分成North Spine 和South Spine,就像人的脊椎一樣,中間有縱向的走道,旁邊往外連結到各個學院。工程的系館主要都在North Spine,而South Spine則有電子學院和南洋商學院。朋友們說在South Spine末端有一家很好吃的優格店,於是就決定走到South Spine晃晃。這是South Spine的起點。
整條South Spine也是花木扶疏,中間是林蔭大道,平面是停車場,二樓是大通道,兩側和樓上是教室。走到底之後是李光前講堂(李光前是新加坡著名的企業家,熱心教育,大學裡常常看到以他為名的建築),正前方的階梯下去是學生活動的場地,那天剛好有類似社團博覽會的活動,好多攤位、學生擔任解說員介紹,也有學生唱唱跳跳的,非常熱鬧。
下來台階迴轉,穿過一個學生餐廳後,就會看到這間llao llao Yorgut(南大學生念做「咬咬yorgut」)。剛好下午三點多是點心時間,只是一間優格店,人潮真多啊!
由於午餐吃得晚,所以只吃了最小杯的Petite,兩塊新幣。拿到的是一杯和湯匙不成比例的優格啊!不過這家優格真好吃,口感很綿密,每吃一口都是濃濃的優格味,如果點大份的還可以加很多種豐富的配料,像是新鮮水果、巧克力等等,也全部標榜天然健康,看到其他學生人手一杯都裝的滿滿的料,在天氣熱的新加坡,也難怪這麼熱門了。
在外頭的座位上吃優格,看著學生來來往往好不熱鬧,體會在這裡讀書的感覺,還真有點想要來這裡讀呢!吃飽後走出South Spine,隨意地漫步前往南大的另一個地標——藝術、設計、媒體學院(School of Art, Design and Media)。看著沿途的花花草草綠樹成蔭,這真是個無敵的學習環境。
由於校舍分成南北兩區,每棟又長得差不多,因此建築物上都有標示字母數字方便辨認,像N4是North Spine第四棟。
沿著Nanyang Avenue往下走,右手邊可以看到裕廊西的住宅區和遠方的港口。
不久就可以在左邊的山谷看到這棟融入地景的藝術、設計、媒體學院。
這棟比較近期的建築,在興建當時為了不要破壞原本林木蓊鬱的環境,因此建築師刻意修飾了建物的高度和形狀,並在屋頂上全部鋪滿草坪,減低對環境的影響。可以看到起伏的線條,還有心型的圖形。
在這樣的設計下,光線可以最自然的落進建築物內,頂上的草坪也可以收集雨水、降低溫度,應該算是最綠、最有特色的建築物了。
沿著階梯爬到屋頂上,坐在草坪上,藍天之下四周的景色十分和諧,彷彿和綠樹融成一體,在這裡拿著一本書閱讀享受午後時光,應該是南大的學生最大的福氣了。逛到這裡,南大之旅也差不多告一段落了,眼看著就要下雨了(新加坡午後的天氣就是這樣),就走到一旁的巴士站,搭上巴士離開南大蓊鬱的校園。
〉新加坡管理大學(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 SMU)
第四天早上,來到位在政府大廈地鐵站不遠處、贊美廣場斜對面的新加坡管理大學和另一位朋友碰面。SMU是新加坡第三間大學,有別前兩所的綜合型大學,這裡只專攻管理、會計、社會科學、經濟、法律和資訊系統六個學院。為了和原本的國大和南大做出區隔,因此SMU在籌備之時,就開始和賓州的華頓商學院合作,建立起美式的學風,除了全英文的授課之外,課程設計有大量的討論課和小班的教學,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優秀的管理人才。成立短短十五年,SMU就在學界闖出名聲,成為頂尖的商學院之一,很多畢業生的發展都相當成功,校園內部都可以看到巨幅宣傳校友成就的廣告,算是一間後起之秀。成立之初,SMU的校區在市區北方的武吉知馬,到2005年才遷到繁忙的市區內,因此散落在市區的校舍都又新又氣派。
SMU氣派的行政大樓和門口鑲的獅頭標誌。
由於興建在市區,沒有寬闊的校地,在路面以上,SMU的校舍都是獨立的,目前有行政大樓、李光前商學院、社科和經濟大樓、李嘉誠圖書館、資訊系統大樓,會計和法律共六棟大樓(法律學院未來會搬到一棟獨立的新校舍,目前正在施工中)。不過在地下,這些大樓可都是串聯在一起的,提供學生方便來往各棟教室(行政大樓除外),地下大廳也有許多賣店、餐廳、學生活動空間、研究室,而作為一個商管為主的學校,這裡學生的創業風氣很盛,甚至還有一些小型的辦公室可以讓學生申請,完全就是超級大的格局和視野。
路面上,雖然在市區裡可是SMU依然不脫新加坡大學典型的蓊鬱。李嘉誠圖書館前方、正對著新加坡美術館的廣場,除了一個大水池,下方是地鐵環線的百勝站之外,其餘的也都是綠蔭。後方稍微露出來的是資訊系統學院。
每棟大樓入口都鑲SMU的標誌,氣派的大樓看得出政府投入大量資源設立一所頂尖商學院的決心。在SMU,每棟大樓都要刷卡才能進入,而裡面除了各種大小都有的講堂、討論型教室以外,還有許多討論室(因為SMU的課程有很多報告)、研究室還有交流空間,校園雖小但構思十分完善、設備也完整到讓人羨慕的程度。
資訊系統大樓。
而剛剛說到李嘉誠圖書館前方的水池底下,就是地鐵環線的百勝站。這個地鐵站在興建之時就考慮了和SMU的連結,地下也是直接接通SMU的地下大廳,便利學生和職員,挑空採光良好的空間,作為SMU的大門,這個地鐵站的設計彷彿也展示了這間學校的企圖心。
雖然在這三間大學都是簡單的逛逛,加上一些朋友的帶領、介紹和透過網路上資訊的了解,但是我已經看到了一個國家為了高等教育所作出的努力。無論是校園、經費、規劃、人才等等,都是無數心力、資源投入的結果。新加坡的大學這幾年在國際上表現極為傑出,排名節節升高,吸引無數優秀的教授和學生前往,台灣的大學總是高喊國際化、一流化,但卻遲遲沒有驚喜的表現。其實有時候只是換個想法轉個彎,法令規範的鬆綁、資源的妥善利用、心態的改善,就可以進步。逛逛新加坡的大學,希望台灣的高等教育,也能有這麼一天可以擁有傑出的表現。
(續)
〉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
21 Lower Kent Ridge Road, Singapore 119077
地鐵東西線/環線波納維斯達站(EW21/CC22 Buona Vista)站、地鐵環線肯特崗站(CC24 Kent Ridge)下車轉搭巴士95線可抵
〉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
50 Nanyang Avenue, Singapore 639798
地鐵東西線文禮站(EW27 Boon Lay)、先驅站(EW28 Pioneer)站下車轉搭巴士179線可抵
〉新加坡管理大學(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 SMU)
81 Victoria Street, Singapore 188065
地鐵環線百勝站(CC2 Bras Basah)下車可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