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P2647  

遍佈新加坡各地的小販中心是新加坡的一大特色 麥士威小販中心 2015.01.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說到新加坡,美食絕對是一大特色。做為一個融合華人、馬來、印度三大民族的多元文化國家,新加坡的飲食也自然融合了許多不同的菜系,形成獨樹一格的文化。從兩三塊新幣起跳的小販中心攤位,到幾十塊的餐館料理;從華人式的炒粿條到馬來人的椰漿飯,吃美食在新加坡是最容易不過、選擇又多樣的事了!這次到新加坡本來就準備好大吃一頓,好好品嚐新加坡自豪的美食,除了到了幾家常見於觀光指南的小販中心之外,在新加坡朋友的帶領下,也到了幾家深入住宅區、觀光客知名度接近零的小販中心,更加體會了真正新加坡人的美食生活。雖然每次美食當前,總是會忘記拍下美食的照片,但是還是希望用有限照片搭配文字,好好介紹新加坡幾間小販中心、同時也介紹新加坡常見的幾種美食!

 

#01 樟宜村小販中心 Changi Village Hawker Centre

1月18號下午一抵達新加坡,馬上和當地的朋友們直奔機場附近的樟宜村。樟宜村位在新加坡的極東側,地理位置稍微偏遠,卻是前往烏敏島和馬來西亞邊佳蘭渡輪的搭乘地,還有當地民眾找尋美食的好地方。在新加坡溫熱的天氣、成蔭的綠樹中沿著Loyang Avenue開著,不到十五分鐘就可以來到這個在新加坡美食地圖上佔有極為重要版圖的地方。

IMGP2292

小販中心是新加坡或是東南亞頗為獨特的一種用餐文化。通常在一個社區的中央,都會找到這種Hawker Centre,裡面集合了數十間攤位,從賣正餐、賣點心到賣飲料的什麼都有,而口味也包含了中式、馬來風和印度餐,由於價格不需加上10%服務費和7%的消費稅,因此比起餐廳來說非常便宜,選擇又多樣;再加上街邊轉角往往這邊一家小販中心、那邊一家Kopitiam(比較小型的小販中心),因此成為新加坡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饕客的尋寶之地。通常,比較傳統的小販中是開放式的,沒有冷氣,屋頂吊著大風扇轉啊轉啊,十分的古早風情。有些比較新整修的小販中心會有冷氣,不過樟宜村的這間在2012年整修過後的小販中心,依舊維持原來的傳統。下午四點多非尖峰時間走進小販中心,人潮依舊滿多的,而且兩旁一字排開的攤位,招牌上寫著各種熟悉又陌生的菜名,攤位前呈現著各式食物,真的好目不暇給啊!

IMGP2293

由於選擇實在太豐富,實在不知道從何處開始點起,因此就請朋友介紹囉。當然來到樟宜村不能錯過的就是這裡最有名的椰漿飯,Nasi Lemak!Nasi在馬來文的意思是飯,Lemak的原意是脂肪,也就是椰漿,合起來就是椰漿飯。椰漿飯是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一帶很常見的美食,他的製作過程是將飯用加入調味椰漿,再拿去蒸,因此雖然端上桌的飯感覺沒什麼不一樣,但是濃濃的椰漿味已經混在裡頭了。通常椰漿飯會配上一顆蛋、幾片黃瓜、幾隻炸雞、一些炸小魚還有一種很辣很辣的醬。聽說比較傳統的椰漿飯還會用香蕉葉包起來,不過在小販中心當然是裝在盤子裡囉。第一次吃椰漿飯,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並不特別驚喜,但是炸的酥酥脆脆的雞翅、混有濃濃椰漿香味的飯,實在是很香、很道地、很好吃啊。在一旁的炸小魚也是酥酥的很提味呢。整體來說光是飯裡面的椰漿,就讓人不禁流口水了!

IMGP2295

在新加坡也有類似台灣蚵仔煎的料理,不過這裡叫做蠔煎,而且作法不盡相同。台灣的蚵仔煎是會加很多粉然後勾芡,因此吃起來比較濕濕滑滑的,但是新加坡的蠔煎比較像是蚵仔炒蛋,不勾芡而是乾乾的。比較有趣的是來過台灣、吃過台灣蚵仔煎的新加坡朋友們都覺得新加坡乾乾的比較好吃,但是我總是覺得蚵仔煎就是要弄的濕濕滑滑的、加上甜辣醬比較對味啊!或許是飲食習慣的不同吧!不過乾乾的蠔煎也是很有風味,特別是這裡的蚵仔都很大顆,加上香菜提味,也是頗為令人懷念的一道美食。

IMGP2299

還有一道是蘿蔔糕,Turnip Cake,或是直接用福建話菜頭粿翻過來,Chai Tow Kway。這和台灣常見的蘿蔔糕也是不太一樣,這裡的蘿蔔糕會切碎,加上蛋一起吃,雖然每家店作法不盡相同,有些比較像蘿蔔糕炒蛋,有些甚至會上大量醬油、炒的黑黑的,但是這天在樟宜村吃到的就比較像煎蛋了。第一次吃到這種方式的蘿蔔糕也是感到頗為新鮮,特別是愛吃蛋的我吃得非常開心啊!不過不知道為什麼,在新加坡的菜常常都會加上旁邊那搓紅紅的辣醬,第一次不小心沾到,實在有夠辣!沒吃辣的人最好不要輕易嘗試啊~

IMGP2298

新加坡的18個印象裡有提過,在新加坡吃小販中心常常會來杯「水」,有時候一坐下來也會有人上前問你要什麼「水」,而水的意思其實就是飲料。都已經來到小販中心、吃了那麼多道地又好吃的食物,當然也要來杯「水」囉,第一次就來試甘蔗檸檬水。在新加坡水通常都只有熱的和冰的,如果去冰就是熱的,飲料也沒有在自訂糖度,不像台灣還有什麼去冰三分糖哦!不過新加坡天氣熱,因此吃飯來杯加滿冰塊的飲料,非常適合,sibei shiok!(sibei 應該是從客家話來的,意思是非常、程度高的)

IMGP2294 

初嚐新加坡的美食,吃飽後朋友帶著來到小販中心對面的老伴豆花。這裏的豆花也和台灣的不太一樣。在新加坡的豆花比較像布丁和豆花的綜合,比起台灣的豆花,這裡的比較稀、比較水,吃起來比較滑順,而且每吃一口都是滿滿的豆香。這家「老伴豆花」聽朋友說是最近新加坡非常有名的連鎖店,很適合來這裡嚐嚐新加坡獨特的豆花風味呢。

IMGP2303 


〉樟宜村小販中心 Changi Village Hawker Centre

2 Changi Village Rd, Singapore 500002

樟宜村渡船碼頭旁,地鐵東西線淡濱尼站(EW2 Tampines)下車轉搭29路巴士於終點Changi Village;東西線勿洛站(EW5 Bedok) 或丹那美拉站 (EW4 Tanah Merah)轉搭2路巴士於終點Changi Village下車可抵

 

 

#02 麥士威小販中心 Maxwell Food Centre

第三天下午逛到丹戎巴葛站附近的新加坡城市展覽廳(這部分敬請期待哈哈),看完已經是三點多了。剛好一旁就是非常有名的麥士威小販中心,就走進來看看。整整三棟長條型紅色鋼架的建築,裡頭塞滿了各式美食,到了用餐尖峰時間人潮一定很多!

IMGP2645

晃了一圈看到原本想吃的真真粥品沒開(應該是賣早上的,在小販中心每間營業時間都不一樣,有時候只賣早上,有時候賣完就沒了,也有些是賣晚上的),不過走著走著居然來到遠近馳名的天天海南雞飯。這家店應該是麥士威熟食中心最有名的一家店,也是許多人吃海南雞飯的首選。幸好下午三點多沒什麼人在排隊,在右邊窗口點完餐後,把單子給左邊的窗口,不一會而就拿到菜了。

IMGP2648

點了一份三塊五的雞飯,又因為要補充一點蔬菜,所以加點了一份芽菜,總共是五塊五新幣。雞肉白白嫩嫩的又滑順,光看起來就很好吃啊!海南雞飯顧名思義是從海南島發源的,後來因為華人移民也傳到新馬一帶,成為新馬華人料理的代表之一。除了百斬雞之外,雞飯的飯也有經過雞油調味,和一般的飯也是十分不同。雖然在新加坡只試了這麼一家海南雞飯,但是就可知道為何天天的名氣這麼響亮了。香氣撲鼻的飯配上滑嫩的雞,還有一點用辣椒、醬油調味過後的芽菜,實在好吃!

IMGP2651IMGP2649IMGP2650


 

〉麥士威小販中心 Maxwell Food Centre

1 Kadayanallur Street, Singapore 069184

地鐵東西線丹戎巴葛站(EW15 Tanjong Pagar)下車,沿Maxwell Road徒步十分鐘可抵

 

 

#03 勿洛85鳳山熟食中心 Bedok 85 Fengshan Centre

第三天晚上和朋友見面後,在東海岸附近吃過晚餐,要吃宵夜時來到的新加坡東部,勿洛地區的小販中心。這小販中心隱身在住宅區之中,離地鐵站有段距離,因此是當地人才會來的地方。晚上十點多生意依舊超級好,桌桌客滿,各種美食端來端去,又有種目不暇給、不知道如何點的感覺。因此又要請朋友介紹囉。首先就是這碗湯的肉脞麵。雖然看似普通的貢丸湯麵或是湯的陽春麵,但是勿洛的肉脞麵特別之處是湯上那層白白的肉末。這層肉末吃起來沒有看起來的油,不過卻讓整碗麵充滿了肉的濃濃鮮味。而幾粒肉丸也有不太一樣的口感,很有彈性又帶有點新馬一帶的特殊風味(不知道怎麼形容?),再加上麵也很有口感,讓這碗看似簡單的麵超乎預期的好吃啊!

DSC_0489_mh1423660653999

接著是皮蛋瘦肉粥。這裏的粥和台灣一般看到的粥也不太相同,由於米粒已經煮到很爛,因此吃起來不會有一粒一粒米的口感,而是很濃很稠的滑順感覺。除此之外,這裡的油條也好像不太一樣,台灣的油條比較酥,而這裡的比較像炸過的麵包的口感,比較鬆鬆的,但是配起滾燙的粥、加上蔥花,一樣好吃!其實雖然都是華人的菜系,新馬一帶的中菜經過許多融合和改變,和台灣吃到的都不太相同,而是多了一些些獨特的風格,而大部份的口味也都偏重、偏鹹,但是每種食物都很有味道呢!

DSC_0488_mh1423660749330

還有一個是福建麵。福建麵顧名思義起源於福建,一樣到了新馬一帶演化成不同的版本,有些會弄的黑黑的,有些比較像清炒,也有些是湯麵。其作法大都是鹼水黃麵加上蛋、青蔥、豬肉,放上蝦子和檸檬。雖然一樣看起來簡單,但是將檸檬擠到麵上,麵又已經吸滿了獨特的醬汁,福建麵應該算是我最愛的新加坡食物之一囉!

DSC_0487_mh1423660606470


〉勿洛85鳳山熟食中心 Bedok 85 Fengshan Centre

85 Bedok North St. 4, Singapore 460085

位在地鐵東西線勿洛站(EW5 Bedok) 和丹那美拉站 (EW4 Tanah Merah) 中間,兩站下車後沿New Upper Changi Road、Bedok North Road 徒步15到20分鐘左右

 

 

#04 老巴剎 Lau Pa Sat

來到新加坡,不能不試的就是沙嗲!沙嗲是一種盛行於東南亞的烤肉,它的肉會先醃過再用大火烤,再沾上醬汁來吃。能做成沙嗲的肉也非常多種,牛、豬、雞、羊等等都是熱門的選擇。在新加坡第四天晚上看完魚尾獅和濱海灣的夜景,就走到不遠處吃沙嗲最有名的老巴剎。

IMGP3021

老巴剎建於19世紀末,是東南亞最大的維多利亞時期鐵鑄建築。它是原本的直落亞逸菜市場,不過後來改建成小販中心,除了頂上頗具特色的鐘塔之外,它八邊形的外形和放射狀的內部配置也十分特別。2014年整修完成後,現在又以全新面貌出發。環繞在新加坡中央商業區的摩天大樓群中,老巴剎舊式的建築和鐘塔略顯格格不入,卻又是新加坡歷史變遷的見證者。

IMGP3022IMGP3023

 進到老巴剎走一圈,可能是整修過後有點古意略失的關係,有點像是百貨公司的美食街一般。不過老巴剎有名的沙嗲街可是在外頭的Boon Tat Street。每到晚上,這條在市中心的街道就會封閉一小段,各家賣沙嗲賣小吃的攤販就會沿街擺攤,而桌子也一桌桌的佈滿整條街,好像台灣在辦桌時才會見到的情景。特別是與後方一整區到了晚上還是燈火通明的商業大樓做對比,真的是格格不入阿!

IMGP3024 

沿著路兩旁擺設的全部都是沙嗲攤,一桌一桌的客人吃著烤肉、喝著啤酒、大聲聊天,Boon Tat Street的夜晚真的是超級熱鬧。隨便逛逛就決定吃一家名叫Best Satay Stall的攤位。由於菜單上都是很多人一起吃的組合餐,不過向老闆詢問後,也可以自己搭配。由於我只有一個人,就點了5隻雞肉串和5隻牛肉串。不久烤的黑黑的沙嗲串就上桌了(可是來的怎麼好像是雞和羊?),還附上一些小黃瓜、洋蔥和風味特殊的醬汁。烤透的肉串香氣十足,略帶點焦黑的部位,咬下去沒有腥味,只有滿口的肉汁和香氣!雖然對那不知道是牛還是羊的口感比較沒有印象,但是烤的香噴噴又軟硬適中的雞肉串,真的讓人一口接一口啊!尤其坐在燈火通明的辦公大樓群中,四周盡是熱鬧無比的用餐人群,熱鬧的氣氛讓雖然是一個人吃沙嗲串的我也吃的非常滿足呢!

IMGP3025IMGP3027IMGP3026 


〉老巴剎 Lau Pa Sat

18 Raffles Quay, Singapore 048582

地鐵濱海市區線直落亞逸站(DT18 Telok Ayer)下車沿 Cross Street 徒步3分可抵、市中心站(DT17 Downtown)下車沿 Central Blvd. 徒步4分鐘可抵;地鐵東北線、南北線萊佛士坊站(EW14/NS26 Raffles Place)下車徒步5分鐘可抵

 

 

#05 高文小販中心 Kovan Hawker Centre

第七天從烏敏島的單車冒險回到新加坡本島後,在新加坡朋友的帶領下來到了東北部後港地區的高文小販中心。高文在旅遊書上一樣知名度很低,但是卻和前面的勿洛一樣是當地人吃美食的好所在。一進去朋友就推薦這裡隊伍排得最長的炎成潮州魚圓麵 (Yam Mee Teochew Fishball Noodle)。這和在勿洛吃的肉脞麵有點類似,不過是乾的版本,寬的麵條配上各式魚丸、肉末、香菇、青菜、蔥花和魚板(還有總是少不了的辣醬),這碗麵不管在視覺上或味道嚐起來都極為豐盛。雖然一如新加坡的食物吃起來口味偏重,但是比例適當的配料拌進麵條內,香味撲鼻而來,如此色香味俱全,也難怪大排長龍囉!除此之外,朋友點的叻沙麵也是這間店的招牌,和平常我們吃到的叻沙湯頭頗為不同,也是十分值得試試的美食!

DSC_1012_mh1423660873784 

除此之外,在高文小販中心還嘗試了羅惹(但卻忘記拍照了)。羅惹Rojak 也算是馬來人的食物,簡單來說就是進階版的沙拉。將鳳梨、黃瓜、蘿蔔、油條和豆包等食材(每家店會加進不同的食材)切塊之後,大量淋上一種深咖啡色的醬料和花生粉,就是羅惹。這個看起來黑黑的醬料吃起來甜甜的,但說實話羅惹的醬帶來的感覺真的是亂亂加的大雜燴,味道非常複雜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很多人不太能接受羅惹除了看起來實在賣點很差之外(可以google一下),它的醬所帶有的奇怪口感組合也是一大原因。其實Rojak 的原意在馬來文裡是指混合物。而羅惹正如其名,什麼都混在一起,什麼都不奇怪,到最後Rojak甚至被引申用來形容亂亂加的事物或菜色。有些人說,羅惹是最能從文化上代表新加坡的美食。因為就像羅惹什麼都加進來一樣,新加坡也是匯聚集合了很多文化、種族,也創造出一種截然不同的風味。羅惹的大雜燴精神,描述新加坡的文化,倒也頗為巧妙貼切,因此來到新加坡,不妨試一試羅惹吧!其實它吃起來不像看起來這麼差,尤其是豆包和油條兩種,搭配起來還不錯呢!


〉高文小販中心 Kovan Hawker Centre

205 Hougang St 21, Singapore 530205

地鐵東北線高文站 (NE13 Kovan) 下車可抵

 

對於新加坡來說,美食之都之名真的再適合不過了。美食是新加坡的精神、是新加坡的魅力所在、是探索新加坡樂此不疲的地方。隨著融合了多元的文化,新加坡的美食也如擁有的文化般一樣多元、一樣值得探索。雖然這次旅程中的十天內每一餐都盡量嘗試不一樣的食物,但是仍然只嘗試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還有許多美味等著我下次去發現。如果要舉出一項最讓人想要回到新加坡的理由,相信憑著方便、多元、平價,小販中心內的各式美食一定是榜上有名。其實這次除了這幾間小販中心外也還試了一些不同的小吃,不過就留到剩下的遊記中再寫吧!

 

(續)

 

 

 

arrow
arrow

    andyhu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