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journey starts here.
〉現在位置|新加坡 Singapore
〉旅行亞洲|台灣 / 日本 / 中國大陸 / 香港 / 澳門 / 新加坡 / 馬來西亞
〉旅行歐洲|德國 / 法國 / 奧地利 / 英國 / 波蘭 / 愛爾蘭 / 直布羅陀 / 西班牙 / 荷蘭 / 立陶宛 / 拉脫維亞
〉攝影紀錄|交通 / 鐵道 / 捷運

RNI-Films-IMG-21C26262-E92C-47F2-B9B9-50AF582F7A6F.JPG

斑駁街場    馬來西亞 馬六甲 2018.06.03

 


海峽殖民地三城中,馬六甲的歷史最為淵遠流長。比起檳城和新加坡的殖民地都是由英國人在18/19世紀之交一手建立,馬六甲的殖民歷史要早上三百年,在成為海峽殖民地一部份前,這座城市還經歷葡萄牙與荷蘭的統治。如果說新加坡是英國人在進入帝國主義的年代裡、在東南亞苦心經營的心血結晶,馬六甲,大概就是地理大發現時代,東方世界最早為人所知,但卻被後人遺忘的座標。

從新加坡搭乘巴士北上,大約四個小時可以抵達馬六甲,三排的寬敞座椅配上窗外綿延的棕梠樹與橡膠園,熱帶風情滿點。在那個清晨降下大雨的六月初,我來到了人生第32國,馬來西亞。原以為巴士會直接行駛到馬六甲位在郊區、離老城中心頗遠的巴士總站,沒想到在抵達總站之前於某個商場前停了下來,google地圖顯示離老城不遠,趕緊下了車,沿著大路走了不久,那歷經歲月風霜的馬六甲老城,就出現在我的眼前。

文章標籤

andyhu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426

波羅的海的失落沙洲      Kolka 角  2016.06.02

 


2016年夏天波羅的海三國之旅的重頭戲,便是從里加前往拉脫維亞西部地區的公路旅行。隨著波羅的海地區日漸開放、融合進歐盟,三小國揭開了神秘的面紗、旅遊風氣日盛,但大多數的旅客仍是以三國首都的跳蛙形式旅遊,頂多加上立陶宛的湖心城堡特拉凱、十字架山、沙洲城市Nida,拉脫維亞沙俄時期的美麗建築隆黛爾宮(Rundāles pils)、國家公園錫古爾達(Sigulda),愛沙尼亞的濱海度假勝地帕爾努(Pärnu)、薩馬列島(Saaremaa)和大學城塔爾圖(Tartu),而鮮少進入廣大的波羅的海鄉村。其實三小國的鄉村平靜而秀麗,雖然沒有什麼壯麗景色,也沒有頗負盛名的大景點,但是寂靜的鄉村景色、以及那些點綴平原的小鎮、城堡、國家公園,還是非常值得探訪。特別是三小國大小適中、地廣人稀、公路車少平直好開,首都外的景點大多相隔不近而且大眾運輸相對不便,很適合自駕旅行。

由於弟弟即將在一個月後離開拉脫維亞,因此就趁我拜訪拉脫維亞的時間,找了同樣在拉脫維亞大學交換的泰國、日本和台灣朋友,五個人一起租車,展開兩天一夜的公路旅行。三小國物價相對中西歐親民,租車價格和油價也相對便宜,不過每家租車公司規定不甚相同,有些不租給21歲以下的駕駛、有些對25歲以下的駕駛收取高額的保證金、有些不能開出該國的國境,保險、清潔、油料、租還政策也大相徑庭,租車前務必多加比較注意。由於拉脫維亞郊外旅遊業相對於首都里加不繁忙,弟弟學校的考試也到五月最後一天才正式結束,我們到了出發前一兩天才決定路線和訂車,甚至出發當天中午才在車上訂房,依舊順利安排好一切,簡直就是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

文章標籤

andyhu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RNI-Films-IMG-FBB54516-FD8F-429F-97D3-2F6D66573949

新加坡 濱海灣  2019.11.02

 


19世紀是新帝國主義的年代。1786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入主孟加拉灣東岸的檳榔嶼、建立海軍基地;1819年,萊佛士登陸新加坡,從柔佛蘇丹手中取得授權建立貿易據點;1824年英荷簽訂條約,英人放棄蘇門答臘島明古連(Bencoolen)的控制權、換取荷蘭退出海峽東岸的馬六甲城。1826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整合三座港口城市,成立了海峽殖民地(Straits Settlements),開啟了殖民年代、海峽三城貿易發達、但卻也非一帆風順的風光歲月。

海峽殖民地三城座落於兵家必爭的東西航運要道、歷史上眾多馬來王朝興替、殖民地的發展自然頗為複雜,領土與權力直屬隨著時空背景不同有所調整。由於東南亞的貿易日顯其重要性,1867年海峽殖民地由原本英屬印度之下改直隸倫敦。二戰之時日本入侵馬來半島,海峽三城落入日本手中,直到二戰過後,西方殖民帝國勢力衰微,重回馬來亞半島的英國人將海峽殖民地分拆,檳城與麻六甲成為馬來亞的州屬,於1948年成立馬來亞聯合邦(Federation of Malaya),新加坡則單獨成為皇家殖民地。1957年、1959年馬來亞與新加坡先後獲得自治、1963年馬來亞聯合邦、新加坡、英屬北婆羅洲(沙巴)及砂勞越脫離倫敦,成立馬來西亞(Malaysia),兩年之後的1965年八月,新加坡被踢出馬來西亞正式建國。

文章標籤

andyhu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649 (3)

台灣 台東 2017.12.22

 


記得小時候那種開著車窗、沒有冷氣、只有電扇、有著深藍色外觀的普通車嗎?

21世紀是鐵道科技的新時代。嶄新的列車有著酷炫的外型,更高的運轉速度,密封的車廂內循環著冷氣,窗外的風景快速的消逝,台北到高雄的旅行時間縮短至一個半小時,一天內搭火車環島也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曾幾何時,過去那些柴油車頭牽引、開著窗戶、吹著電風扇、乘載無數人的青春回憶的藍色車廂,由於速度較慢、體驗不如新車舒適,逐漸退出客運的舞台。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他們的存在範圍已經僅剩南迴鐵路枋寮到台東的路段。這個南方以南、台灣本島最遙遠之一的角落,單線鐵路穿山越嶺、依山傍海,卸下繁重任務的藍皮車廂,在此度過暮年,成為站站停靠的普通車服務沿途小站的居民。這班車如今有許多的名字:普通車、普快車、藍皮列車、南迴普通、藍皮,也有直接以車次3671/3672稱呼的,甚至在鐵道旅遊方興未艾的今日,台鐵還計畫將它命名為「藍皮解憂號」,這個充滿懷舊氣息與觀光意味濃厚的稱號。但對我來說,它就是那班帶我看山看海,在獨自旅行的時刻,在忙碌的工作人生裡、都能一直存留在腦海裡反覆播放的回憶與感動。

文章標籤

andyhu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IMG_3594

台灣 台東      2018.01.03

 


後山。後花園。台灣的東南沿海地帶。對一個北部人來說,台東不算近,但很討人喜歡。不單純只是因為那些動人的風景,而是可以靜下心來尋找自我的地方。

喜歡上一個地方一定都有原因。記得以前來台東最喜歡看火車了。或者說,本質上就是為了火車而來的吧。中學時代,每到寒暑假就想要跑台東,一方面也是想要逃離那些沈重的課業和校園吧,看柴油機車頭加足了馬力的奔馳過縱谷的油菜花田、還有那沒有電線遮蔽的純淨藍天,就有種無法自拔的滿足。但自從鐵路電氣化工程延伸至台東之後,那種舊時的節奏好像少了點什麼,我來找尋的便成了兩條平行線之外,那些豐富視網膜的色彩。太平洋婆娑的藍,縱谷田野稻浪的新綠,東海岸曙光那耀眼的金黃。

文章標籤

andyhu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